标题 | 2020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范文 |
范文 | 高考竞争异常激烈,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秋天到了,而你正以凌厉的步伐迈进这段特别的岁月中。这是一段青涩而又平淡的日子,每个人都隐身于高考,而平淡之中的张力却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译。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范文一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掌握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防治措施。3、学会分析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危害,及其防治措施。2、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3、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空间尺度差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树立保护大气环境的思想意识。2、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和酸雨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难点 1.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批注 导入新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大气污染也随之加重。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年代的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这些大气污染是怎么产生的?又需要采取什么有效措施来解决呢? 第三节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活动: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理解大气污染的概念。 学生回答后归纳大气污染定义。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活动:阅读教材第25页案例6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分组探究事件的污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批注 源、污染物及其造成的危害。 学生分析并回答。点拨归纳(1)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如酸雨,需要全人类共同关注。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事件的污染物: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 (3)事件造成的危害:1 750人当即丧生,2万人终生残废,受毒气影响的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转承:大气污染主要包含哪些对人体有害的大气污染物质?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 活动: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理解可吸入颗粒物含义,讨论可吸入颗粒物制定标准依据。 讲解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26页阅读材料,思考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空气污染指数与空气质量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展示结论并讲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1)概念:空气污染指数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评估空气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指标。它是将许多复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经一定方法处理,变成公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 (2)目前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3)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级别根据国家环保局统一规定划分为五级。 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 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①吸入少许颗粒物并非坏事。它们能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②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转承:我们了解了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那么下面来了解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酸雨。 (2)酸雨 活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图2.16和图2.17,理解酸雨的概念、形成的污染物和危害。 学生回答后归纳①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②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补充:酸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活动: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思考我国的酸雨的特点和分布地区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多媒体显示归纳 A.特点:我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随经济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B.分布范围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 西南地区 90年代 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 原以东 目前 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活动:学生阅读教材第28页阅读材料“欧洲、北美的酸雨问题”, 通过阅读达到以下认识: 酸雨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虽然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出现酸雨的范围在日益扩大。目前,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在北关东部和加拿大南部酸雨也很严重,酸雨还席卷了包括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因此,酸雨是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现象。 2020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漫画导入:图中有哪些污染? 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提问:自然原因有哪些? 案6例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通过案例能够掌握: 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说明: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 事件的污染物: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 事件造成的危害:1 750人当即丧生,2万人终生残废,受毒气影响的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 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阅读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l)? 通过材料了解如下问题: 1.概念:空气污染指数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评估空气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指标。它是将许多复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经一定方法处理,变成公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 2.目前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3.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级别根据国家环保局统一规定划分为五级。 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讨论:为什么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比较多? 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2)酸雨 ①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说明:酸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②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④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A.特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随经济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B.分布范围的变化: 20世纪80年代 西南地区 90年代 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目前 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的酸雨比北方的严重? ①气候:南方降雨多,大量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地面扩; ②地形:南方多低山丘陵,空气流动性差,而北方风力大,酸性气体易扩散 ③土壤:北方多碱性土壤,大气中碱性土壤颗粒与酸雨中和 ④南方煤炭含硫量高,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阅读 欧洲、北美的酸雨问题 看图:世界酸雨的分布图,思考: 世界酸雨主要分布中哪些地区? 通过阅读能够使学生有如下认识: 酸雨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虽然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出现酸雨的范围在日益扩大。目前,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在北关东部和加拿大南部酸雨也很严重,酸雨还席卷了包括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因此,酸雨是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现象。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们的产生与大气污染有关。 二、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2020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范文三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的概念 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的现象。 2.可吸入颗粒物 (1)指标:空气中直径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物。 (2)危害:免疫功能障碍,危害人体健康。 (3)成因:土地荒漠化加剧、建筑工地遍布、汽车尾气。 (4)我国的分布:主要在北方。 3.全球性大气污染 (1)酸雨 指标 pH值小于5.6的降水 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危害 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腐蚀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中国的酸雨区分布 西南地区严重,现已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2)全球气候变暖:CO2排放量增加,森林破坏。 (3)臭氧层破坏:氟利昂广泛用作制冷剂。 二、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能源生产和消费。 2.主要防治途径 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 1.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2.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必须严加控制。(×) 3.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4.形成酸雨的污染源分为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 5.下列情况可造成酸雨的是( C ) ①森林遭到乱砍滥伐 ②工业上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③广大农村居民燃烧沼气 ④汽车排放大量尾气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知识点一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1.大气污染物及其危害 大气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其主要污染源及危害如下表所示: 污染物 主要成分 主要来源 危 害 碳氧 化物 CO、CO2 CO主要来自汽车汽油燃烧;CO2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CO2是温室气体,可引起全球变暖;CO是有毒气体,危害人体健康 氮氧化物 NO、NO2 汽车尾气 形成酸雨 碳氢化 合物 醛、酮等化合物 汽车尾气、矿物燃料燃烧、石油冶炼等 在强烈光照条件下,较高浓度的污染物可形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卤氧 化物 氟利昂 制冷剂、发泡剂、溶剂、火箭的燃料 造成臭氧层空洞 可吸入 颗粒物 除气体外的固体、液体和溶胶 矿物燃料燃烧、汽车尾气,采矿、建材、冶金等工业企业和人类的农耕活动 被人体吸入可引发多种疾病 2.大气污染防治 (1)调整能源战略 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而大气污染解决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调整能源战略。主要途径如下所示: (2)大气污染的其他防治措施 植树造林、清洁生产、合理布局生产、调整产业结构。 [拓展延伸]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小。若排放量小,过一段时间,污染物会自行消失。 (2)气象条件。在不同的气象条件下,同一污染源对同一地点造成的近地面空气污染浓度可相差几十倍。影响的气象因素主要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与辐射等。但凡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释放扩散。而当出现逆温天气时,大气层异常稳定,此时大气运动很弱,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而大量积聚,使大气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恶化,严重时甚至造成急性污染事件。 (3)地面状况。地形和地貌差异,可以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而局部的气流对当地的大气污染也有显著的影响。在山间盆地和谷地地区以及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地区,烟气受到地形阻碍,不易扩散,常在河谷和坡地上回旋,特别是在背风坡,污染物最易聚集,污染浓度相对较高,易造成污染事件。 [对点演练] 结合下图,回答1~2题。 环保重点城市污染物浓度年际变化 1.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物主要来自( ) ①工业、生活排放的污水 ②交通运输中的汽车尾气 ③城市生活垃圾 ④工厂排放的废气、工地扬尘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要继续降低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中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应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②鼓励购买家庭轿车 ③合理布局城市工业 ④优化能源结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1.C 2.C 第1题,交通运输中的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的废气、工地扬尘,都是城市大气的污染源;工业、生活排放的污水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城市生活垃圾主要为固体废弃物污染。第2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车辆的出行,提高交通效率,减轻交通导致的大气污染;鼓励购买家庭轿车,会加重交通压力,增加交通带来的大气污染;合理布局工业可减轻大气污染;优化能源结构,可减少能源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大气污染。 知识点二 酸 雨 [问题探究] 读教材P28图2.18,探究下列问题。 (1)我国的酸雨区主要分布于________。 (2)我国酸雨的总体分布特点为________地区多,________地区少。 (3)形成上述我国酸雨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长江以南 (2)南方 北方 (3)①南方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且降水多,有利于酸雨的形成。②与土壤性质也有一定关系,北方土壤大多为碱性,飞扬的尘土可以中和空气中的酸性气体,而南方土壤多为酸性,缺少这样的中和。③南方多丘陵地形,且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而北方地形平坦开阔,风力较强,易于扩散。 [总结深化] 含 义 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形成 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硫酸、硝酸和盐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主要污染物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污染物来源 自然 污染源 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 人为 污染源 固定 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人们为满足生活需要,燃烧化石燃料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工业污染源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和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移动污染源 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尾气含有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 酸雨类型 硫酸型 酸雨 由硫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硫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主要分布在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地区 硝酸型 酸雨 由氮氧化物缓慢氧化形成硝酸随降水落到地面形成的,主要分布在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地区 对环境 的影响 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木,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和文物古迹损坏 酸雨的主要 分布地区 欧洲;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地区 [学法指导] 对酸雨问题考查的侧重点 (1)不同地区之间的酸雨类型存在差异,如欧洲主要为硝酸型酸雨,我国主要为硫酸型酸雨。 (2)不同地区的酸雨危害强度差异的分析,如我国北方酸雨轻于南方,主要因为北方降水少、风力大、碱性土壤对酸性气体的中和等。 (3)风带对污染物转移的影响:北欧酸雨受西风带的影响。 (4)防治措施:调整能源战略、实行清洁生产、植树造林、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等。 [对点演练] 图1为生态系统中的硫循环示意图,图2为我国三省原煤生产量、煤炭消费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大气中的硫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影响图示省区二氧化硫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北方二氧化硫排放量高于南方,而南方的酸雨却比北方严重,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雨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南方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虽然不及北方,但南方多降水。从图示能源消费情况,结合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现状,不难看出中国硫化物的主要来源是煤炭。 答案:(1)化石燃料 无机硫 硫化物 (2)煤炭消费量 (3)降水 (4)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的生长繁殖;土壤酸化,影响森林和农作物的生长;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1.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气具有自净能力,因此向大气中排放废气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 C.大气污染都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 D.大气污染表现在大气中氧气和水汽的含量增加 解析:选B 大气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向大气中排放的废气数量超出了大气的自净能力,就会造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形成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主要为人为原因。 如图是可吸入颗粒物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回答2~3 题。 2.下列不属于可吸入颗粒物产生原因的是( ) A.冬季燃煤取暖 B.汽车尾气排放 C.农村大量使用沼气 D.尾气处理技术的落后 3.针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现状,可行的措施是( ) A.禁止煤炭的使用 B.限制汽车工业的发展 C.全部使用电动交通工具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和城市绿化 解析:2.C 3.D 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可吸入颗粒物主要是由SO2和NOx造成的,因此污染物主要来自于煤炭和石油的使用过程。第3题,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可以减少交通拥堵,进而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从而减轻NOx的排放,是可行的;城市绿化率提高,可以净化空气、吸附粉尘等。 酸雨被称作“空中的死神”或者“天堂的眼泪”,酸雨严重危害着人类生存环境。酸雨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据此回答4~5题。 4.我国下列地区中酸雨危害最严重的是( )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5.防止酸雨最根本的途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C.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D.大力发展水电 解析:4.B 5.C 第4题,四川盆地降水多,工业较为发达,酸性气体排放量大,盆地地形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因而酸雨危害严重。第5题,酸雨的形成主要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因而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是防止酸雨最根本的途径。 6. 下表反映的是我国化石燃料在产生相等能量的情况下排放的主要污染物的数量差异。据此回答问题。 灰分 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 碳氢化合物 煤炭 148 700 10 29 石油 14 400 5 16 天然气 1 1 1 1 (1)表格的污染物中,能够形成酸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排放的主要气体中,还有一种气体表中没有显示,这种气体是________,该气体的排放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3)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大气中60%的灰分、87%的SO2、67%的NO2均来自煤炭的燃烧。为减轻大气污染,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第(1)题,形成酸雨的物质主要是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第(2)题,化石燃料排放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第(3)题,注意设问的角度是“从能源利用角度”提出减轻大气污染的建议。 答案:(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可以作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促进植物生长;二氧化碳能使大气增温,产生温室效应。 (3)推广洁净煤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洁净能源。 (时间:3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阅读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一 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周报。 城市 污染指数 首要污染物 空气质量级别 北京 92 TSP Ⅱ 贵阳 69 TSP Ⅱ 注:总悬浮颗粒物为TSP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每年2 000万吨煤的燃烧、200多万辆机动车的排气,5 000多个建筑工地的扬尘、大大加剧了北京的大气污染。贵阳曾经被联合国有关组织列为世界十大酸雨污染城市之一,是贵州省酸雨污染区的中心,也是全国酸雨最严重的城市之一。20世纪90年代,贵阳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超过国家2级标准两倍多,酸雨出现频率占全年降水的21%。 1.北京和贵阳的首要污染物分别是( ) A.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B.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C.二氧化硫 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2.北京与贵阳主要大气污染物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北京大气污染物中汽车尾气含量小于贵阳 B.北京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贵阳 C.贵阳大气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最低 D.贵阳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北京 3.贵阳酸雨污染严重,除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大量使用高硫煤外,可能还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 ①贵阳地处山间盆地、风小、湿度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②贵阳大风天气多,比较干燥 ③南方多为酸性土壤,加剧了酸雨危害 ④南方降水量大、大气中含有碱性沙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A 2.D 3.B 由材料一可知,北京和贵阳的首要污染物均为可吸入颗粒物。由材料二可知,贵州是我国重酸雨区之一,而贵阳为我国酸雨最严重的城市之一,故可推知贵阳的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大于北京。而贵阳酸雨严重的原因,既与其地形有关又与其气候和土壤有关。 为了过滤大气中PM 2.5(粒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中又细又粘的物质,有大学生发明了PM 2.5捕集装置(如图)。读图完成4~5题。 4.大气中PM 2.5浓度升高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危害人体健康 B.加剧自然灾害 C.改变水资源分布 D.制约城市化进程 2020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范文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