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中历史政治历程第一单元第3、4课时笔记
范文
    封建集权的建立意味着古代政治制度的建立,知道汉唐时期专制制度不断加强后实现了中央集权。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 隋唐:三省六部制
    ( 1)运行机制: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②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 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B.相权分割,利于加强皇权
    2.宋朝: 分相权: “ 中书门下 ” — -- 行政、枢密院 — 军事、 “ 度支、盐铁、户部 ” —--财政
    3. 元朝: 一省制既中书省,宰相权势过重
    二 .选官制度
    1、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
    2、魏晋南北朝时期选用官制:九品中正制
    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
    3、隋唐宋元科举制度:
    隋文帝:开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政府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积极作用:
    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消极作用:
    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三,监察与谏议
    1. 秦朝 “ 三公 ” 之一的御史大夫掌管监察
    2. 汉武帝: A. 中央由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
    B.地方上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
    3.隋唐时期正是形成谏议制度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4..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5..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啦,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
    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
    在地方省级机构还设有专门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
    四.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一.汉唐时期的地方割据与集权措施
    1、七国之乱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一)西汉:刘邦建立,于公元前 202 年,定都长安
    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出现郡国并立局面
    汉景帝:前 154 年,采纳贾谊、晁错(《削藩策》)建议削藩,引发“七国之乱”。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 ①建立中朝(尚书令、侍郎),削弱相权②设置刺史,加强对地
    方监察③颁布推恩令(主父偃建议),解决王国问题;酎金制度,剥夺爵位
    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
    结果王国越分越小,力量削弱。
    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东汉后期,皇帝大多幼小昏弱,出现外戚、宦官专权,导致政局动荡。
    (二)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1) 藩镇割据:唐朝“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求得安定,大封节度使,其官位世袭,拥有武装,
    最终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
    (2)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各地和北方山西先后出现十余个政权,称“十国”。
    (3)周世宗改革:革新政治、发展经济、严惩贪官、抑制藩镇;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打下基础。
    (三)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
    ( 1) 北宋:赵匡胤建立,于公元 960 年,定都开封(陈桥兵变)
    强化集权的措施:
    ①收精兵。
    1)“杯酒释兵权”
    2)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枢密院(发兵权)“三衙”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权)
    ——禁军 禁军、厢军、乡兵、蕃兵
    ②削实权。(宰相、节度使、州郡长官、武将)
    措施:宰相权:1.军权——枢密院
    2.财政权—— “三司”——“计相”盐 铁,户部,度
    3. 设立通判,监督州郡长官;废除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州郡的制度,派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设立转运使,消除割据的物质基础
    弊端:“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意义:宋代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
    二.皇权的不断加强
    1.明朝: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明朝初期,沿袭元制,太祖朱元璋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
    2)概况: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亲自掌管六部。
    3)影响: 1600 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发展到新高度。
    (二)内阁的演变
    1)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
    不参与决策。
    2)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 “ 票拟 ” 、 “ 批红 ”
    2.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清朝建立, 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军国大事,由满州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
    议来处理。
    2)概况: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职权不断扩大,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
    交往,日夜轮流值班,只能跪受笔录。
    3)影响: A 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B 完全听命皇帝,大事一人裁决。
    C 皇权高度发展,成为重要标志。
    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5:4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