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政治考点知识点最新整理 |
范文 | 在文科高考中,最令人头痛的科目莫过于政治了,因为政治科目需要复习的知识点真的很多,参加2020年高考的学生知道哪些知识点需要加以重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政治考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的易错观点(1)使用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是购买者的目的所在。 (注意:使用价值不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2)商品的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注意: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使用价值与价值量没有直接关系) (3)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东西必然有使用价值。 (注意: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4)使用价值不同是不同商品之间能够交换的原因。 (注意:不同商品能交换的原因是因为都具有价值) (5)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二者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前一句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只有在商品中二者才是不可割的) 2、商品价值量的易错观点(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注意: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单位时间内形成的价值总量是一定的) (2)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注意: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3)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注意:商品价格下降是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4)价值决定价格,商品价值变化,价格也一定变化。 (注意:不一定,价格还受供求关系、宏观调控、货币发行量等因素的影响) 3、货币的易错观点(1)金银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注意:金银是自然物,货币才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2)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注意:应该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3)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 (注意:执行价值尺度是观念中的货币) (5)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物价上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注意:物价上涨不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4、价值规律的易错观点(1)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特有的规律 (注意:应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2)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互相制约。 (注意:应该是供求与价格相互制约) (3)等价交换就是指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符合。 (注意:价格与价值不一致也是等价交换的形式) (4)价值决定供求,供求影响价值。 (注意: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 (5)等价交换是指每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一致。 (注意:不一定每次都一致,而是经常不一致) (6)价格由购买力决定。 (注意: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价值,购买力只能影响价格)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部分 1、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2、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 【原理内容】 两者相互区别: 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两者相互联系: 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 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系统优化原理 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原理内容】系统具有整体性(即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系统具有有序性(即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系统具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即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系统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高考政治易错知识 1.在我国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相统一的。(权利与权力不是一回事) 2、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公民的基本的民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 3、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项政治自由和权利(基本权利) 4.选举权就是选举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权利。 (是选举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即选举人大代表的权利) 5.享有权利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 (人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都是当家作主的体现) 6.公民先履行义务,后享受权利。(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律关系是同时产生而相对应存在的) 7.村民委员会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国家机关,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基层政权) 8.中国共产党代替国家行使政府职能。(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但不能代替。) 9.政府有管理经济的职能,所以,政府可以直接干预经济活动。(宏观调控,间接引导经济活动) 10.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1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所以人民能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不能说我国人民能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12.各民主党派和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只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13.我国的宗教性质已发生了根本转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发生发根本的变化,但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 14、在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支持和鼓励公民信仰宗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15、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社会主义社会) 16.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略。(基本方式) 17.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18、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基本立场;基本目标;基本准则) 高考政治哲学知识点 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注意】 ①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变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原因: 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 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因: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3)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1)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联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 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高考政治考点知识点最新整理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