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二必修三地理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
范文 | 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我希望中学生朋友们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认准了,就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成功就在下一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二必修三地理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下图是甘肃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这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是() A.积温的大小 B.年降水量的大小 C.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D.年太阳辐射量的大小 2.有关这四大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区域界线是明确的 B.区域内部整体性突出 C.区域之间差异性突出 D.四大区域是相互联系的 【解析】第1题,干湿区的划分指标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反之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第2题,主要考查区域的特点,干湿区的界线具有过渡性。 【答案】1.C2.A 3.世界博览会中的各个国家的展馆均反映了该国的特征。下列展馆最能反映其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A.中国馆B.巴基斯坦馆 C.尼泊尔馆D.沙特阿拉伯馆 【解析】沙特阿拉伯馆反映月亮之船承载沙漠中的绿洲,能源新城,与自然环境最为密切;中国馆、巴基斯坦馆和尼泊尔馆分别反映中国文化精神、宗教信仰。 【答案】D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有着基础性的深远影响。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两地气候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农业生产产生显著影响。据此完成4~5题。 4.两地气候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A.气压带和风带B.纬度位置和地形 C.距海远近D.沿岸洋流性质 5.由于降水量不同,两地农业生产有显著差异,表现为() A.长江三角洲一年两熟,松嫩平原一年一熟 B.长江三角洲商品率低,松嫩平原商品率高 C.长江三角洲机械化水平低,松嫩平原机械化水平高 D.长江三角洲以水田为主,松嫩平原以旱地为主 【解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纬度位置差异引起两地气温和热量的显著差异。同时,受长白山的阻挡,松嫩平原降水较少。降水量的多少影响着耕地类型。 【答案】4.B5.D 下图为中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6.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源、土壤B.劳动力、技术 C.气候、地形D.市场、交通 7.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机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 C.水热资源丰富D.人均耕地面积大 8.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A.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D.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解析】第6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第7题,与①区相比,③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③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①区。两地土壤均较肥沃。第8题,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并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华南地区开发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 【答案】6.C7.C8.A 我国反映地理知识的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⑤“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等。据此完成9~10题。 9.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10.属于谚语⑤所示地区南部区域特征的有() ①地带性土壤肥力较高②河流众多③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④水热条件优越,盛产甜菜、油菜⑤有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A.①②③B.④⑤ C.①③④D.②⑤ 【解析】第9题,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雨季开始的早)、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华北地区(春早)、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秦岭山脉。第10题,秦岭以南地区以-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众多,植被是-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肥力较低,有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甜菜喜温凉,是我国北方的作物。 【答案】9.C10.D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汉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南卑湿,丈夫早夭”,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据此完成11~12题。 11.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人地关系是() A.基本协调B.开始出现明显不协调 C.环境污染严重D.生态破坏 12.现代社会,长江中下游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是() ①河网密布,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②经济发达,农业不受重视③人均耕地少④酸性土壤,单产量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第11题,由于秦汉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程度较小,人地关系基本协调。第12题,注意题干条件是现代社会,其原因是地块小,不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还有人口众多,人均耕地较少。 【答案】11.A12.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1年全国夏粮产量为12627万吨,比上年增产312万吨,连续八年丰收。我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材料二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 甲 乙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丙旱涝灾害频繁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状况。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多、地块小、土质黏重;社会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中粮西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 【答案】(1)见下表 地区优势条件限制性因素 甲人均耕地多热量不足 乙水源不足 丙光、热、水充足 (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社会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14.读黄河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黄河和长江两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比较两三角洲农业生产: 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耕地类型 (3)我国目前的四座核电站,一座是长江三角洲的秦山,一座是江苏的田湾核电站,另两座是珠江三角洲的大亚湾和岭澳,而黄河三角洲地区并未建设,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方差异。第(1)题,从水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分析。第(2)题,黄河三角洲是旱地,粮食作物为小麦,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长江三角洲是水田,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油料作物为油菜。第(3)题,核电站建设与经济发展需求有关。 【答案】(1)黄河:径流量小,含沙量大,汛期短,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长江:径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 (2) 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油料作物花生油菜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3)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能源资源贫乏,而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核电建设可限度地缓解能源紧张状况;而黄河三角洲及周围地区能源资源丰富,并且经济发展速度相对较慢,能源供应可基本得到满足。 高二必修三地理期末考试及答案解析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