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归纳 |
范文 | 成功和失败仿佛是两个不同的音符,人生如戏,不努力就没有机会,努力进取就有希望。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1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一、山西能源基地的机遇与挑战 1.能源资源的分类 补: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关系图 补:判断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的技巧 一是根据定义: 只要能够循环利用,不断更新的能源就是可再生的 只要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才能形成,而且用一点少一点的就是非可再生的 二是根据分类: 除矿物能源外,其他的都属可再生能源 2.山西能源基地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 (2)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 (3)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 3.地位——山西省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二、资源开发条件 1.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大、分布广、煤种全、煤质优、开采好) ①储量丰富 ②分布范围广(全省40%有煤田分布) ③煤种齐全(10大煤种) ④煤质优良(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 ⑤开采条件好(多为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含有煤层气) 补:山西主要的煤田和煤矿 (1)山西省40%的土地下面有煤田分布; (2)主要的煤田有:大同煤田、宁武煤田、西山煤田、沁水煤田、霍西煤田、河东煤田,其中面积较大的是沁水煤田和河东煤田; (3)主要的煤矿有:大同、平朔、阳泉、西山、霍州、晋城等。 补:诗歌记忆煤田位置: 河东煤田黄河东,沁水煤田沁水中,霍西煤田霍州西,宁武煤田北大同。 2. 市场广阔 ①能源消费大国 ②对能源需求量继续增加 ③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天然气为主,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 3. 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①邻近主要工业中心和大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较近 ②有众多铁路线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补:我国铁路的“三横五纵” 南北向(五纵):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东西向(三横):京包─包兰线,陇海─兰新线,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扩大煤炭开采量 ①扩大开采规模 ②增加产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逐步形成以铁路运输为主、公路运输为辅的煤炭外运路网体系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 ②发展炼焦业,向外输出焦炭 补:山西能否发展黄河水运? (1)黄河在山西段位于黄土高原,多峡谷瀑布不利于航运 (2)黄河水量不大,季节变化大,发展内河运输比较困难。 补:简图法记忆晋煤外运 补:输电和输煤两种方式各有利弊,故两种方式长期并存。 四、加强能源的综合利用 1.改革初期 2.六五时期开始——产业结构调整 ①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②由原料工业逐步代替采掘工业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补:比较分析内蒙古东部地区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能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造成生态问题和大气污染问题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②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①废水:沉淀净化 ②固体废弃物:煤矸石→发电、供热和充填露天矿坑及塌陷区:煤泥→干燥再利用 ③废气:做好消烟除尘工作、营造防风林带 例:废弃物利用技术 补:德国鲁尔区和我国山西能源基地综合比较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2 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河流 1.河流与人类的关系 河流————人类的摇篮。 人类文明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如: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 现在大河的两岸多是人口稠密、城市稠密的地区。 (1)流域——整体性 流域又称供水区,指供给河流地表水源的地面集水区和地下水源的地下集水区总称,一般指地面的集水区。相邻流域间的山岭或河间高地,称为分水岭。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或分水界。 (2)水系 水系指河流干流、支流和流域内的湖泊、沼泽或地下暗河,彼此连接组成的庞大系统,又称河系。 它汇聚全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湖泊或消失在荒漠中。 河流水系由干流和一系列支流组成。一般将流入干流的支流,叫一级支流;流入一级支流的叫二级支流。依次类推。 补:如何认识流域的整体性特征 二、河流开发的自然背景 1.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开发利用方式和方向 2.田纳西河流域概况 (1) 位置:位于美国东南部 (2) 流域范围: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全长145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 补:简图记忆田纳西河概况 3.自然背景 (1)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上游地区为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中游地区为丘陵,下游地区为冲积平原) 利: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弊: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突出。 补:分析一条河流水力资源丰富与否的思路 一是看河流的水量大小;二是看河流落差的大小 (2) 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 (3) 水系 优点: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水量丰富;③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 缺点:①河流落差较大;②水量很不稳定 (4)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磷、锌、云母等。 补:田纳西河在国家航运体系中的地位 (1)田纳西河流域遍及7个州,航运能联系4个州; (2)田纳西河通过密西西比河联系全国大部分地区; (3)通过密西西比河进入墨西哥湾,可发展河海联运。 总之,田纳西河流域的各州可通过田纳西河联系全国其他地区,并且可通过田纳西河出入美国的东南部。 补:如何分析影响河流内河航运的因素:水量;水量变化;经济发达程度 水量越大,水量变化越小,经济发达程度越高,内河航运越发达。 补:流域的自然背景与利用方式、开发方向的关系 三、田纳西河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1.18世纪下半叶 经济活动:有较为发达的农业,盛产棉花、马铃薯、蔬菜。 影响:人口较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大,整个流域山青水秀,森林繁茂。 2.19世纪后期 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始对对其进行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 3.20世纪30年代初,成为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补:流域19世纪后期的开发及其后果 四、流域的综合开发 1.流域综合开发的总体构想 流域开发的核心:河流的利用与治理;田纳西河的开发核心:河流的梯级开发(TVA) 2.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1)防洪:防洪标准达百年一遇; (2)航运:通航里程长;联系范围广;经济效益高 (3)发电 类型:水电、火电、核电 影响: ①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②促进流域高耗能工业的发展(炼铝、化学工业),两岸形成“工业走廊” 补:建水坝对航运的作用 补:水电、火电、核电的分布 ①水电站的建设条件是落差大的河段,因此水电站大多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②火电和核电因为需要大量的生产用水和冷却用水,大多分布在水库附近、水源充足的地区。 ③核电的适应性强,又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用电量大的中下游河谷平原上。 (4)提高水质 (5)旅游: (6)土地利用: 建立保护区,调整农林牧,稳定河湖线,恢复采矿区。 补:误区 1.田纳西河流域的气候类型与我国长江流域相似,误以为气候特征也相似。 气候类型: 田纳西河——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我国长江流域——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 田纳西河——冬、夏季气温都较低,降水夏秋季少 我国长江流域——雨热同期 2.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棉花的生长。 棉花:喜温、好光、生长期长。高温多雨的气候会使病虫害增多,容易烂棉桃。 世界著名的棉花产地大多具有光照充足、气候干旱、水源丰富的特点,如中亚、埃及、我国的新疆等地。 田纳西河夏秋季降水较少,正利于棉花后期的生长和成熟,而田纳西河又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所以成为美国的棉花带。 3.梯级开发是所有河流开发治理的核心。 梯级开发是一种常用的开发河流水力资源的方式。 田纳西河、珠江红水河河段、黄河上游河段(刘家峡一带)都完成了梯级开发,而长江三峡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完成的是一级开发。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3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范围: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东部。 2.地位: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3.地理条件分析: (1)气候-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②东北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条件基本上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的需求,但是农作物生长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 ①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 ②一般来说,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而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牧业,(东北西部高原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中部和东北部平原广阔,周围山地环绕,森林资源丰富); ③土壤肥沃,黑土和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3)社会、经济条件: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工促农牧;②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农业经营规模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地区;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小麦(以春小麦为主)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吉林省北部地区形成了我国最著名的“玉米带”。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延边生产苹果梨;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丘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如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的东北红牛。 三、东北平原是全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 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 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四、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西部草原区: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 3.山区农业: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高中地理专题知识点归纳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