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
范文 | 知识和能力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要留意有扎实的基础,要留意温习和巩固,不能急于求成。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1 第一讲 西学东渐 一、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背景: ①西方“洋枪洋炮”的威力和鸦片战争的失败; ②一些士大夫倡导“经世致用”。 人物: 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 目的:学习西方军事技术,抵御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评价:缺乏具体实践;但是具有思想启迪作用。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体西用) 背景: ①西学的传播,猛烈冲击着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 ②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 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 含义:“中学为体”(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口号:“自强”、“求富”。 作用: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洋务派与顽固派 同:目的(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异:手段(是否学习西方) 三、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派别: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主张: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同洋务派分道扬镳,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作用: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四、维新思想 出现背景: ①19世纪90年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③西方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④救亡图存思想的兴起。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 共同主张: ① 变法图存; ② 兴民权、设议院、君主立宪制; ③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与顽固派论战: ①要不要“变法”; ②要不要兴民权行君主立宪; ③要不要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实践:戊戌变法 历史作用: ①维新思潮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②最大功绩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分别是怎样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 康有为: ①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众讲学; ②宣传变法的特点: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与儒家经史相融合; ③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康有为为什么要借助儒家外衣?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梁启超:积极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 谭嗣同: ①是冲决纲常礼教网罗的维新勇士; ②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度; ③倡导男女平等。 严 复: ①是系统地将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的第一人; ②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主张; ③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中国要“变法”的道理。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2 第二讲 新文化运动 背景: ①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 ④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复古尊孔逆流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派别: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激进派 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主要阵地:《新青年》 主要内容: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竖起了“打倒孔家店”的大旗)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最早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鲁迅的《狂人日记》是新文学的典范) ④十月革命后,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意义: ①性质: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是一场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 新运动。 ②弘扬了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主要功绩),空前解放了思想。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局 限 性: ①脱离广大群众; ②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3 第三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传播 开始传入:1918年,李大钊在中国第一个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广泛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问题”与“主义”之争: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分化,出现“问题”与“主义”之争。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进行回击,马克思主义以其先进性、科学性、革命性吸引了更多的先进分子。 中共成立: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二、传播的特点: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 三、重大意义 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运动的深入发展。 ②中国出现了以陈独秀、等为代表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 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历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知识点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