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二历史文科测试的知识点总结 |
范文 | 历史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其知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与各知识点有着相互联系的。联系记忆对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则可采取的方法。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文科测试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历史文科测试的知识点总结1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矛盾: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原因:冗兵,冗官,冗费 3.庆历新政 中心:整顿吏治 结果:失败-----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失败原因)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二、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 作用:政府的收入增加,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3、取士之法(教育、用人): 改革科举、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评价) 1性质: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积极作用: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家军事力量加强,在一定程度上暂时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3局限性: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变;不能从根本上摆脱统治危机 四、结果:失败----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失败主要原因) 高二历史文科测试的知识点总结2 一、《诗经》与《楚辞》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可能是周王朝的乐官太师。 ①《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②《诗经》的内容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五六百年间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③《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类。 2、《楚辞》是我国古代另一部诗歌总集。 ①“楚辞”本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②《楚辞》的主要作者是屈原,其主要作品是《离骚》。 3、《诗经》与《楚辞》历来合称“风骚”,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先秦散文与汉赋 1、先秦散文 ①先秦历史散文中,主要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专记个人言行的《晏子春秋》等,其中《左传》的文学成就。 ②先秦诸子散文,主要是由“百家争鸣”时期诸子的言论编纂而成,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 2、汉赋 ①赋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它兼有散文和韵文的性质,其主要特点是铺陈写物,不歌而诵。 ②汉赋按题材取向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抒情述志的短赋,一类是以铺陈排比为主要手法的“体物”大赋。后者是汉赋的主流。汉大赋的代表作家是司马相如和杨雄。 汉赋的恢宏气度是汉代自强不息的民族性格和积极乐观的时代精神的艺术体现。 三、唐诗宋词 1、唐诗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其中尤以盛唐、中唐两个时期的诗坛最为光辉夺目。 ①盛唐诗坛上有以王维、孟浩然为首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首的边塞诗派,前者是中华民族热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民族心理的艺术积淀,后者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反对侵略和不畏强暴的民族性格。 ②盛唐气象是富于浪漫气息和理想色彩的精神面貌,在唐诗中盛唐气象最杰出的代表首推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以清醒的洞察力和积极的入世精神,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现实生活。 ③中唐诗坛有两个主要流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一派以韩愈为首。 2、宋词 ①词是一种音乐歌词,主要功用是在宴乐场合供伶工歌女歌唱,它的题材主要是描写妇女的容貌、心理、生活情景,尤以男女爱情为主。 ②北宋词坛几乎是婉约词的一统天下。 ③宋代豪放词的代表作家就是苏轼和辛弃疾,但他们都善于写婉约词。 ④宋词婉约含蓄的美学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思想的典型体现。 四、元杂剧与明清小说 1、元杂剧也可单独称为“元曲”,它是元代文学中的精华。 ①元杂剧是汇融了歌唱、舞蹈、说白、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是中国独特的戏剧形式——戏曲的第一种成熟形态 ②元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丰富,主要题材有爱情剧、公案剧、水浒剧、世情剧、历史剧。元杂剧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它塑造了形象鲜明、面目各异的舞台形象。它善于组织矛盾冲突。它的语言大多质朴自然,洋溢着生活气息。 ③元杂剧在中国文学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④元杂剧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 首先,元杂剧高扬了反抗精神,抨击黑暗势力、落后观念与丑陋风习,歌颂了不畏强暴、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叛逆形象。如《窦娥冤》中的窦娥。 其次,元杂剧褒贬分明,剧中人物的忠奸美恶判若泾渭,这种体现着多数人意志的价值判断是具有民主倾向和进步意义的。 第三,元杂剧体现了中国戏剧文学的一个特征:以浪漫的理想化方式处理现实主义的题材,往往有“大团圆”的结局,这种方式体现了中国人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信念,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幸福普降人间的美好愿望。 2、明清小说 中国的小说经历了先唐笔记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和宋元话本小说三个发展阶段后,到明清时代臻于极盛,涌现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和《儒林外史》、《红楼梦》六部的长篇小说。前四部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后两部则是清代长篇小说中的双璧。 高二历史文科测试的知识点总结3 一、书法艺术 1汉字起源和演变: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统一小篆-汉隶书-三国楷书(钟繇) 2书法艺术发展 1、秦汉小篆、隶书 2、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书法艺术:王羲之《兰亭序》 3、隋唐达到新高峰:张旭、怀素狂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楷书;书法理论 4、两宋: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态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强调个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绘画艺术 1、起源:新石器时代 2、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 3、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 4、唐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5、宋代:山水画兴起;民间风情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6、明清:八大山人木刻版画、年画等 三、文学 (一)诗歌 1、《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2、楚辞:战国屈原新体诗歌《离骚》 3、汉赋:司马相如 4、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词: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视,常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关汉卿《窦娥冤》 (四)小说 1、唐代:传奇《柳毅传》《南柯太守传》 2、宋代:话本 3、明清原因: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市民阶层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书、“三言二拍”、《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五)戏曲 1、原始-汉唐:傩舞 2、两宋:南戏 3、元代:杂剧(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曲四大家) 4、清代:京剧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