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2
范文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人类在能源、材料、生命现象、生态环境等多领域中研究创新,开辟新的道路。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2022,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能
    (电力)火电(火力发电)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优点: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发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负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则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象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要点诠释: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其火焰会呈现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叫做焰色反应.它表现的是某种金属元素的性质,借此可检验某些金属元素.
    操作步骤:
    (1)干烧:把焊在玻璃棒上的铂丝(或用光洁无锈的铁丝)放在酒精灯外焰里灼烧,至与原来的火焰颜色相同为止.
    (2)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Na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3)洗烧:将铂丝(或铁丝)用盐酸洗净后,在外焰上灼烧至没有颜色.
    (4)蘸烧:用铂丝(或铁丝)蘸取K2CO3溶液,在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说明:
    ①火源用喷灯、煤气灯,因其火焰焰色更浅.而酒精灯火焰往往略带黄色.
    ②焰色反应前,应将铂丝(或铁丝)灼烧到无色.也可先用盐酸清洗,再灼烧到无色.
    ③做钾的焰色反应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片进行观察,以吸收黄色,排除钠盐的干扰.
    实验现象(焰色反应的焰色):钠——黄色;钾——紫色;钙——砖红色;锶——洋红色;铜——绿色;锂——红色;钡——黄绿色.
    高一化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大全
    一、化学实验安全
    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
    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分离和提纯的方法
    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
    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
    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
    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
    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离子方程式
    Cl-AgNO3、稀HNO3产生白色沉淀Cl-+Ag+=AgCl↓
    SO42-稀HCl、BaCl2白色沉淀SO42-+Ba2+=BaSO4↓
    四、除杂
    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五、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物质的'量(n)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2.摩尔(mol):把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3.阿伏加德罗常数:把6.02X1023mol-1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
    4.物质的量=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n=N/NA
    5.摩尔质量(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2)单位:g/mol或g..mol-1(3)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6.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n=m/M)
    六、气体摩尔体积
    气体摩尔体积(Vm)(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2)单位:L/mol
    2.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3.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9: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