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
范文 | 其实,不是化学太难,而是你的学习方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只要方法得当,你完全可以很快告别“差生”!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化学必修一(一)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 金属的通性 1.金属的存在 (1)金属元素的存在 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Al、Fe等,极少数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如Au。在地壳中的含量较多的为O、Si、Al、Fe、Ca。 2.金属单质的物理通性 ①状态:常温下,大部分为固体,唯一呈液态的是汞。 ②色泽:除Cu、Au外,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③三性: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3.单质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的反应 常温下,镁在空气中跟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能够阻止内部金属继续被氧化。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镁还可以和氮气点燃,反应方程式为:3Mg+N2点燃=====Mg3N2。 (2)与酸的反应 Fe与稀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3)与盐溶液的反应 Cu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2Ag+===Cu2++2Ag。 归纳总结 金属的通性 (1)金属化学性质特点 (2)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其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而不是失去电子个数的多少。 【活学活用】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 (2)金属单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总是作还原剂() (3)钠原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1个电子,而铝原子失去3个电子,所以铝比钠活泼() (4)金属在加热条件下均易与O2反应() 答案 (1)√(2)√(3)×(4)× 解析 (3)错误,金属的活泼性与原子失去电子个数无关,与失电子能力有关,钠比铝易失电子,钠比铝活泼;(4)错误,Au、Pt等金属不与O2反应。 二 钠与氧气的反应 按表中要求完成实验,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其原因解释填入表中。 [归纳总结] 钠与氧气的反应 (1)钠的性质及其保存 钠是一种硬度小、熔点低的银白色的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加热时可燃烧生成淡黄色的Na2O2。 因为钠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实验室保存钠时应与空气隔绝,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2) 钠在常温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a+O2===2Na2O,在加热或点燃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2△或点燃=====Na2O2。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反应条件不同,其产物不同。 (3) 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的主要变化 高一化学必修一(二) 金属部分的知识点,包括钠、铝、铁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 1. Na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a+2H2O=2Na++2OH-+H2↑。 2. Na、K的保存:放于煤油中而不能放于水中,也不能放于汽油中;实验完毕后,要放回原瓶,不要放到指定的容器内。 3. Na、K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4. 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易作为推断题的推破口。注意做钾的焰色反应实验时,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避免钠黄光的干扰。 (二)、氢氧化钠 1. 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 2. 溶解时放热。 3. 与CO2的反应: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CO2少量和过量时,产物不同) 4. 潮解 (三)、过氧化钠 1. 非碱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因其与酸反应除了生成盐和水外,还有氧气生成,化学方程式为:2Na2O2+4HCl=4NaCl+2H2O+O2↑ 2. 过氧化钠中微粒的组成:1mol过氧化钠中所含有离子的数目为3NA,或说它们的微粒个数之比为2:1,命题角度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3. 过氧化钠与水、CO2的反应:一是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二是考查电子转移的数目(以氧气的量为依据)。 4. 强氧化性:加入过氧化钠后溶液离子共存的问题;过氧化钠与SO2反应产物的实验探究。 (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 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 2. 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 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 4. 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二、铝及其化合物 (一)、铝 1. 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因它是唯一能与碱反应的金属。 2. 铝箔的燃烧:现象是铝箔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保护了铝,氧化铝的熔点(2050℃)远远高于铝(660℃)的熔点。 3. 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不是不反应),因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但在加热条件下,则能继续反应、溶解。 4. 铝热反应:实验现象: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放出大量的热,有大量的熔化物落下来。引燃剂:镁条、氯酸钾;铝热剂:铝粉和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5.离子共存:加入铝能产生氢气的溶液,说明此溶液含有大量的H+或OH-,酸溶液中不能含有NO3-、AlO2-,溶液中一旦有了NO3-,溶液就成了HNO3,它与铝将不再产生氢气;碱溶液中不能含有Al3+、NH4+,但可含有AlO2-。 (二)、氧化铝 1.熔点高:作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验仪器等。 2.两性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氧化物,特别与碱的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工业制备铝:2Al2O3(熔融)=4Al+3O2↑ (三)、氢氧化铝 1.制备原理:命题角度为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强调用氨水,而不能用强碱。 2.两性氢氧化物:因它是化学中唯一的两性氢氧化物,特别与碱反应,更应引起重视。 3.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但可与胃酸(盐酸)反应,不能用强碱如NaOH。 4.明矾净水原理:因溶液中的铝离子发生水解,生成Al(OH)3胶体,它可以和悬浮水中的泥沙形成不溶物沉降下来,故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三、铁及其化合物 (一)、铁 1.铁与水蒸气的反应:3Fe+4H2O(g)=(△)Fe3O4+4H2。 2.铁与氯气、盐酸反应:产物分别为FeCl2 、FeCl3。 (二)、氧化物 1.铁的氧化物成分:废铁屑的主要成分Fe2O3;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 nH2O;黑色晶体、磁性氧化铁为Fe3O4;红棕色粉未,俗称铁红,作红色油漆和涂料的为Fe2O3,赤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2O3,它是炼铁的原料。铁在氧气燃烧与铁与水蒸气反应的产物都是Fe3O4。以上知识,往往容易出现在推断题和实验题中。 (三)、氢氧化物 1.实验室制备Fe(OH)2 :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命题角度为:为较长时间的看到Fe(OH)2白色沉淀,采取的防护措施:一是煮沸,二是将胶头滴管插入液面以下,三是加一层油膜,如苯、汽油等。 2.Fe(OH)3的受热分解:2Fe(OH)3=Fe2O3+3H2O,与此相以的还有Cu(OH)2、Al(OH)3。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因其具有独特性,制备胶体的过程和对应的方程式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实验操作要点:四步曲: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四)、铁盐与亚铁盐 1.Fe2+、Fe3+的检验: (1)Fe2+:一是碱液法:先生成白色沉淀,又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二是先加入KSCN溶液,不变色,再加入氯水后,出现血红色。 (注意:此处不用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其具有紫色) (2)Fe3+:一碱液法:加入碱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二是加入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络合物) 2.铁盐与亚铁盐的配制:因Fe2+、Fe3+易水解,且Fe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故配制过程为:先将它们溶解在对应的酸中,然后加水冲稀到指定的浓度。(注意:配制亚铁盐溶液时,要加入少量的铁粉,以防止Fe2+的氧化) 3.制印刷电路板常用FeCl3作腐蚀液:一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违反电荷守恒定律),二是利用此反应式设计成原电池,考查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4.离子共存:不能与Fe2+共存的离子:(H+、NO3-)、(MnO4-)、(ClO-);不能与Fe3+共存的离子有:I-、SO32-、SCN-。主要是对Fe2+的还原性、Fe3+的氧化性的考查,此点是离子共存问题和实验题的常见命题点。 5.Na2FeO4(高铁酸钠)作新型净水剂:原理是高价铁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同时生成Fe(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杂质悬浮物,因此它是一种新型的净水剂. 6.Fe2+、Fe3+、Cu2+、Al3+的除杂:这是近几年高考实验命题的热点。原理是利用Fe3+、Cu2+、Al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所需的PH范围不同。一般操作方法是:先是加入氧化剂(氯气或H2O2),将Fe2+氧化成Fe3+,然后加入CuO、Cu(OH)2、CuCO3等其他物质(以不引入杂质离子为准),目的是调节溶液的PH,待Fe3+水解完全生成沉淀(此时其他离子不水解),过滤除去。 高一化学必修一(三) 铝的重要化合物必记方程式 一 氧化铝 1.氧化铝是一种白色固体,难溶于水,熔沸点高、硬度大的物质,可用来制造耐火坩埚、耐火管和耐高温的实验仪器等。 2.氧化铝是一种两性氧化物,既能与酸(如盐酸)反应,又能与碱(如NaOH溶液)反应。 (1)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2O3+6HCl===2AlCl3+3H2O, 离子方程式是Al2O3+6H+===2Al3++3H2O。 (2) 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2O3+2NaOH===2NaAlO2+H2O, 离子方程式是Al2O3+2OH-===2AlO-2+H2O。 二 氢氧化铝 (1)Al(OH)3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质。 (2)氢氧化铝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氢氧化铝具有两性。 氢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3H+===Al3++3H2O;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OH)3+OH-===AlO2-+2H2O。 (3)实验室利用可溶性铝盐(如AlCl3)制备Al(OH)3,应选用氨水,而不用NaOH溶液。 (4)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是2Al(OH)3△=====Al2O3+3H2O。 (5)Al(OH)3是医用的胃酸中和剂的一种,由于其碱性不强,不至于对胃壁产生强烈刺激或腐蚀作用。 三 Al3+、AlO2-和Al(OH)3间的相互转化 1.Al(OH)3的电离 2.转化关系图示 写出上图标号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1)①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②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③AlCl3+3NaOH====Al(OH)3↓+3NaCl; (2)Al(OH)3+3HCl====AlCl3+3H2O; (3)AlCl3+4NaOH====NaAlO2 + 3NaCl +2H2O; (4)4HCl+NaAlO2====AlCl3+3NaCl+2H2O; (5)①AlO2-+CO2(少量)+2H2O===Al(OH)3↓+HCO3-; ②HCl+NaAlO2+H2O====Al(OH)3↓+NaCl; (6)Al(OH)3+NaOH====NaAlO2+2H2O。 四.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Al(OH)3的图像 1.把强碱溶液逐滴加入到铝盐(Al3+)溶液中至过量 ![]() (1)现象:先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沉淀逐渐溶解。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Al3++3OH-===Al(OH)3↓; B→D:Al(OH)3+OH-===AlO2-+2H2O。 2.把铝盐(Al3+)溶液逐滴加入到强碱溶液中至过量 ![]() (1)现象:先无明显现象,然后逐渐产生大量的白色沉淀。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Al3++4OH-===AlO2-+2H2O; B→C:Al3++3AlO2-+6H2O===4Al(OH)3↓。 3.把强酸溶液逐滴加入到AlO2-溶液中至过量 ![]() (1)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随后沉淀逐渐溶解。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AlO2-+H++H2O===Al(OH)3↓; B→D:Al(OH)3+3H+===Al3++3H2O。 4.向强酸溶液中逐滴加入AlO2-溶液至过量 ![]() (1)现象:先无明显现象,反应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白色沉淀。 (2)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B:4H++AlO2-===Al3++2H2O; B→C:Al3++3AlO2-+6H2O===4Al(OH)3↓。 5.把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明矾溶液中至过量 ![]() O→A反应:2KAl(SO4)2+3Ba(OH)2===2Al(OH)3↓+3BaSO4↓+K2SO4; A→B反应:2Al(OH)3+K2SO4+Ba(OH)2===BaSO4↓+2KAlO2+4H2O。 6.向等物质的量的AlCl3、Mg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 O→A反应:Al3++3OH-===Al(OH)3↓,Mg2++2OH-===Mg(OH)2↓; A→B反应:Al(OH)3+OH-===AlO2-+2H2O。 五.判断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可溶性铝盐与强碱(如NaOH)溶液反应,铝元素的存在形式 ![]() (4)求产物Al(OH)3的量。 ①当n(OH-)≤3n(Al3+)时,n[Al(OH)3]=31n(OH-); ②当3n(Al3+)<n(oh-)<4n(al3+)时,n[al(oh)3]=4n(al3+)-n(oh-);< p=""> ③当n(OH-)≥4n(Al3+),n[Al(OH)3]=0,无沉淀。 (5)求反应物碱的量。 ①若碱不足(Al3+未完全沉淀),n(OH-)=3n[Al(OH)3]; ②若碱使生成的Al(OH)3部分溶解,n(OH-)=4n(Al3+)-n[Al(OH)3]。 高一化学必修一(四) 钠的重要化合物必记方程式 1.氧化钠 (1)物理性质: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状固体。 (2)化学性质:氧化钠是一种碱性氧化物,能与水、酸、酸性氧化物等发生反应。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①氧化钠与水反应:Na2O+H2O===2NaOH; ②氧化钠溶于盐酸:Na2O+2HCl===2NaCl+H2O; ③氧化钠与CO2反应:Na2O+CO2===Na2CO3。 ④氧化钠与O2反应:2Na2O+O2△=====2Na2O2 2.过氧化钠 (1)物理性质:Na2O2是一种淡黄色粉末状固体。 (2)化学性质: 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氧化剂是Na2O2,还原剂是Na2O2。 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 ③过氧化钠溶于盐酸:2Na2O2+4HCl===4NaCl+2H2O+O2↑ ④过氧化钠与SO2反应:2Na2O2+SO2===Na2SO4 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碳酸钠(Na2CO3) ①Na2CO3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CO2↑+H2O。 ②Na2CO3与石灰水反应Na2CO3+Ca(OH)2 ===CaCO3↓+2NaOH 。 ③Na2CO3与BaCl2反应Na2CO3+BaCl2 ===BaCO3↓+2NaCl 。 2.碳酸氢钠(NaHCO3) ①NaHCO3与盐酸反应NaHCO3+HCl===NaCl+CO2↑+H2O。 ②NaHCO3与石灰水反应 Ca(OH)2过量:HCO3-+OH-+Ca2+===CaCO3↓+H2O; Ca(OH)2少量: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③不稳定性 2NaHCO3 3.相互转化 ①Na2CO3与H2O、CO2反应Na2CO3+H2O+CO2===2NaHCO3。 ②NaHCO3与NaOH反应NaHCO3+NaOH===Na2CO3+H2O ③不稳定性 2NaHCO3 三.其他反应 (1)Mg和H2O反应 Mg + 2H2O ![]() ![]() (4)Mg和S反应Mg + S ==== MgS (5)Al和S反应 2Al+3S (10)Al和NaOH溶液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 高一化学必修一(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归纳总结 1.铝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铝制品不能用来蒸煮或长期储存酸性或碱性食物。 2.反应原理 (1)铝与盐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Al是还原剂,HCl是氧化剂。 (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①2Al+6H2O===2Al(OH)3+3H2↑; ②Al(OH)3+NaOH===NaAlO2+2H2O; 总反应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是还原剂,H2O是氧化剂。 3.铝与酸、碱液反应生成H2的量的关系 (3)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氢气体积关系归纳: 反应物的量 产生H2的体积关系 等量的铝分别与足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VNaOH(H2)VHCl(H2)=1∶1 足量的铝分别与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VNaOH(H2)VHCl(H2)=31 一定量的铝分别与不足量的盐酸和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1<VNaOH(H2)VHCl(H2)<1 一定量的铝分别和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31<VNaOH(H2)VHCl(H2)<1,则必定是: ①铝与盐酸反应时,铝过量而盐酸不足; ②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铝不足而氢氧化钠过量。 归纳总结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需注意的问题 (1)书写格式规范化:在计算过程中应注意表达格式的规范化:各物理量、物质的名称、公式等尽量用符号表示,且数据的运算要公式化并带单位。 (2)单位运用对应化:一般来说,在一个题目中如果都用统一的单位,不会出现错误,但如果题目所给的两个量单位不一致,若换算成同一个单位,有时显得很繁琐,这时只要做到两个量的单位“上下一致,左右相当”即可。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