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精选) |
范文 | 说到高一地理必修一,很多同学都会说难很难,的确,相对而言,高一地理必修一是高中地理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 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补给时间补给特点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夏秋季节水量变化大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主要在夏季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西北地区 湖泊水全年有调节性,水量稳定东部 地下水全年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高一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1、岩石分三大类: 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高一地理必修三知识要点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 1、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2、生态功能: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3、环保功能: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等 4、森林急剧减少的危害: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热带雨林的分布 (1)纬度分布:赤道南北两侧,大陆向风地带可伸展到南北纬15°——25° (2)地区分布: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3)最大分布:亚马孙热带雨林 2、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环境效应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被称为“地球之肺”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3)繁衍物种最多,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三、雨林生态的优越性和脆弱性 1、优越性: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生产力高。 2、脆弱性: (1)易破坏——雨林生长所需养分几乎全部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这部分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 (2)难恢复——仪琳植被一旦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很快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则很难恢复 四、亚马孙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1、雨林被毁的原因 (1)根本原因: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2)直接原因:过度的迁移农业;商业性伐木;开辟大型农牧场;采矿、修路、城镇建设 2、亚马孙开发计划 (1)修建亚马孙横贯公路 (2)移民亚马孙平原 (3)借助外资、鼓励跨国企业投资开发 五、雨林的前途——开发还是保护 1、在当前的背景下,面对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破坏的严峻形势,应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2、保护雨林的措施: (1)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2)加强雨林管理和宝华,建立自然保护区; (3)鼓励保护性开发,如雨林观光等; (4)加强森林缓冲区建设; (5)森林选择性采伐和更新造林相结合; (6)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