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
范文 |
知识是青年人的的荣誉,老年人的慰藉,穷人最宝贵的财产,富人最珍贵的装饰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 太平天国运动 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1、金田起义: (1)背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列强的侵略加剧了灾难。 (2)洪秀全的组织宣传: 创建拜上帝会并进行思想宣传等 (3)起义:1851年初。 永安封王意义: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初步基础。 2、定都天京(鼎盛) (1)意义: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2)鼎盛:定都天京后,相继进行了北伐、西征、东征等军事行动。这是太平天国运动鼎盛的标志。 二、政权建设 1、前期《天朝田亩制度》 (1)目的: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政权。 (2)内容: ①生产资料分配形式:废除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②产品分配形式: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③目的等方面:建立一个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进步性: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空想性:绝对平分土地不切合实际;绝对平分一切财富,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观念,是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空想。 ③未能真正实行。 2、后期《资政新篇》 (1)目的:为了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事业上。 (3)评价: ①意义: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②未能实行: 三、转折与失败(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1、转折:天京事变 (1)原因:根源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过程略。 (3)影响: ①清政府得到了喘息的机会;②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失败: (1)标志:天京陷落。 (2)原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局限性。 四、评价 1、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2、教训:农民阶级不能承担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 五、知识拓展和补充 1、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1)、经济:狭隘、自私、保守和分散性。 (2)、政治: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其纲领或口号有致命的缺陷。 (3)、思想: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多用封建迷信思想组织宣传。 (4)、组织:很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5)、时代局限: (封闭保守、缺乏合作;追求平均、缺乏进取;与世无争、满足现状;多子多福、求稳怕乱;重经验,轻理论等。)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 辛亥革命 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 1、背景: (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的“新政”、“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3)组织上: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同盟会的成立,标志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3)实践上: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 (4)契机:四川保路运动的兴起。 2、起义(过程):略 3、结果(影响): (1)各省纷纷独立。(2)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二、中华民民国成立。 1、时间、地点、国旗、纪元。 2、性质: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3、巩固政权的措施: (1)政治上:颁布《临时约法》 ①目的:根本是维护民主共和;直接是限制袁世凯专权。 ②内容:国家主权、人民的基本权利;政治体制的原则(三权分立);政体形式是内阁制。 ③评价: 性质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 (2)经济上:颁布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或措施。 (3)社会风俗:颁布了一系列的移风易俗的法令。 (4)外交上:《告各友邦书》等。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清政府覆亡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历史功绩: (1)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2)意义: ①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③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地里程碑。 四、知识拓展与补充 1、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1)有了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政党。(2)有了一个统一的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 2、清政府的覆亡主要是三股势力共同努力的结果: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立宪派;袁世凯北洋军等。 3、袁世凯能够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1)袁世凯自身的实力、政治野心和心计。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等。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一、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 1、开端:五四运动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②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被拒绝。 (2)过程:略,注意其口号。 (3)评价: ①结果:对内:释放了被捕的学生;罢免了派卖国贼的职务。对外:中国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②性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③意义: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④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中共成立 (1)背景: ①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共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②十月革命的影响,为中国的革命指明了新的方向。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等。 (2)成立:略。党的名称、党的任务、党的中心任务等。 (3)评价: ①中共成立是近代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中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实现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③中国革命面貌此次焕然一新。 (4)民主纲领的制定(中共二大): ①内容:最高纲领;最低纲领,即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二、国民革命(国共合作) 1、国共合作的背景: (1)中共:中共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残酷镇压,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2)孙中山在历次的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中的失败,以及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感受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建议。 (3)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 2、国共合作的实现: (1)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2)合作的方式:党内合作。 (3)意义: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成立;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3、国共合作的评价: (1)性质:是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意义: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4、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主观上:中共的年轻幼稚,中共的右倾错误等。 (2)客观上: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2、中立领导中国革命: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内容是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等。 (3)秋收起义: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4、长征: (1)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转折:遵义会议: ②意义: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长征的意义:战略转移完成;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来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国共第二次战争: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国民政府坚持内战独裁,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发动内战。 (2)过程:略。 (3)解放区的土改:意义是废除了解放区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区一亿多的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2、意义:略。 五、知识拓展与补充 1、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 (1)同:革命的性质和目标一致。 (2)异:①领导阶级不同;②指导思想不同;③最终的奋斗目标不同等。 2、二大制定的中共纲领的依据:一个是教条,一个是国情。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