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整理 |
范文 | 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农业起源: a.中国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距今一万年左右;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c.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耕作方式的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和生产技术的提高 2、表现: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法 (2)“石器锄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a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木制的耒耜和石锄和石犁。 耕作技术:掌握排灌、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 b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丰富: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c影响: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3)“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A、铁犁牛耕的发展 a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b西汉:赵过推广耦犁(二牛三人);犁壁。 c东汉:耦犁的牛耕方法推广到珠江流域。 d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e隋唐:出现曲辕犁,安装犁评。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标志:曲辕犁),一直为后世沿用。 B、耕作技术的进步 耕作方法: a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 b西汉:赵过推行代田法; 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耕耙技术; 耕作制度:两汉: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 C、水利工程: a战国时期都江堰; b汉朝漕渠、白渠、龙首渠。 D、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朝筒车、宋朝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形成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小农经济: A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贡赋; C地位: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 a优势: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经营规模小为精耕细作作出重要贡献。 b劣势:农民徭役沉重、农民贫困、失去土地、破产流亡。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a夏商西周:官府垄断; b春秋战国:继续发展; c西汉以后:煮盐、冶铁、铸钱收归官办 2、发达的原因:国家权力的支撑 官营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冶金业: ①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 ②商周: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③西周晚期,有铁器 ④两汉: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⑤南北朝:灌钢法。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制瓷业: ①商朝:原始瓷器 ②东汉:青瓷 ③北朝:白瓷 ④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⑤宋朝: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 ⑥明清:种类丰富,青花器、彩瓷、珐琅彩,江西景德镇被誉为瓷都。 丝织业: ①距今四五千年,有丝织品 ②商朝:织机 ③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④西汉:长安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 ⑤唐朝:吸收波斯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朝吸收花鸟写实风格 ⑦明清:苏杭设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 1、民间手工业的形式: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2、民间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①春秋战国和秦汉发展 ②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 ③隋唐:恢复和发展 ④两宋: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⑤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⑥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花楼机。 3、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a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c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a西汉:中国被誉为丝国。 b唐朝: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 c明清: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瓷器对外销量更大。 d明代:烧制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e清代: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经商的人被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3、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 4、隋唐: ①农村集市发展起来 ②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后世的汇票。 5、两宋: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环境宽松。 ①商品种类增多; 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③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代商业继续繁荣,大都是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①农副产品大量涌入市场; ②区域间长途贩卖贸易发展较快; ③出现商帮,徽商、晋商实力最强。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 1、宋以前市的特点:市、坊严格分开、按时开市闭市、管理严格。 2、宋代以后市的特点: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打破经营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直接监管。 3、古代四大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和商业中心的大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 古代最繁荣的大都会:“扬一益二”——扬州、成都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发展 1、西汉:开通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为重要的贸易港口,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同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5、清朝:对外贸易萎缩,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的特点:朝贡贸易、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整理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