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范文 | 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1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早期方针:武力统一到和平统一、三通;倡导国共第三次合作等。 2、提出: (1)20世纪80年代初 (2)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正是通过。 3、意义:是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向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 二、港澳的回归 1、条件:时机成熟。 (1)一国两制共享的提出。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2、港澳回归(略) (1)香港回归:(2)澳门回归: 3、意义: (1)标志着: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 (2)开创了港澳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3)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包围国际社会以和平统一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缓和:1979年实现了两岸正式的停火。1980年三通放松。 2、进展: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 3、展望: (1)有利形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两岸的经济交流日益广泛并蓬勃发展。 (2)不利形势:岛内势力;外国反华势力等。 (3)解决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方针。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2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背景: (1)国际: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2)国内: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建设等。 注意:两大阵营的对立是当时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原则: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3、方针: (1)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到新建立。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原则。 (2)一边倒: 内容是站在社会主义阵营,意义有利于捍卫革命成果、国家主权等。 (3)打扫屋子再请客:先清除,再建立。 4、外交活动: (1)中苏友好交往史实: (2)意义:对于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交思想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 (1)50年代,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史实? (2)国内建设的需要。那些需要? 2、提出: (1)首次提出:1953年,标志? (2)成熟完善:标志1954年。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相处等。 4、意义: (1)影响深远,是新中国外交思想的成熟的标志。 (2)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主要成就): 1、日内瓦国际会议: (1)内容:朝鲜半岛、印度支那问题。 (2)中国以什么身份参加的?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 (3)结果:朝鲜半岛的问题没有达成协议,但签署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该协议的意义: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战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背景:1955年,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的形势下。 (2)时间:1955年。地点:印尼的万隆。 (3)主要参加国:亚非新独立的国家。 (4)性质: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5)主要内容: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6)中国代表团长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意义: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7)本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什么: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3 外交关系的突破一、重返联合国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由台湾中华民国政府所占据。 (2)新中国政府一直为恢复合法席位而斗争。 (3)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国际事务当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4)美国长期的孤立政策逐渐破产。 (5)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 2、恢复: (1)时间、标志:1972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大通过。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1、背景: (1)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苏关系恶化,中国也面临着新的战略选择。 (2)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3)改善两国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成为双方的共同要求。 2、实现过程: (1)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2)标志: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3、意义:结束了两国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4、正式建交(发展):1979年1月。正式建交。意义是两国实现了正常化。 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前提: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日本朝野巨大震动。 2、实现过程: (1)《中日联合声明》。(2)正式建交:1973年,两国互派大使。 3、意义: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新篇章,这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亚洲与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