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
范文 |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小编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1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形成过程: 世界市场进程时间推动因素主要途径 初具雏形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 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以炮舰开路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形成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瓜分世界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驱动)。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2 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A主张实行“仁政”。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主张“性善论”。 荀子: 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高一学期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3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社会经济前提: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日益暴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825年,世界第一次经济危机首先在英国)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作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三大思想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B、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①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②阐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肯定共产主义最终将取代资本主义; ③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用暴力_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建设共产主义。 C、影响: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巴黎公社 1)、背景 普法战争法国失败,第三共和国的成立,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的反动政策。 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 2)、革命措施 在政权建设方面:废除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代之以工人阶级的国家机器。 民选供职人员,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 在经济建设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 维护工人权利,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3)、失败 主观原因: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也没有同外省取得联系,更没能发动广大农民; 根本原因:法国资本主义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还不具备_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4)、意义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它的经验教训是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 (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1)客观条件 经济:俄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发展,但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政治 ①腐朽的沙皇制度占统治地位,是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②俄国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内矛盾尖锐。 ③一战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主观条件 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 2、十月革命的过程 1)、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结果:_了罗曼诺夫王朝,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工兵代表苏维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 2)、《四月提纲》的发表 (列宁) 内容: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化; 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的方式取得政权。 3)、七月事件 结果: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平夺取政权已经不可能。 4)、十月决议 内容: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5)十一月起义 攻打东宫 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具体内容P128) 内容:《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意义:苏维埃政权在俄国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诞生。 3、意义 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俄国:是人类历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世界: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