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范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1
    通假字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7、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一词多义
    二、解释指定词的词义。
    负: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⑤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
    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
    因: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介词,由,从)
    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⑤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的时候)
    ②匈奴以为神(把)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
    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用)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凭)
    乃:①十年乃成(才)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拿辟仁开,打开)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古今异义词
    三、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古今异义词在句中的意思。
    1、拜为上卿(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妹妹。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应荐)
    词类活用
    四、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2、左右欲刃相如(刃: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3、乃使从者衣褐(衣:名词作动词,穿)
    4、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5、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6、完璧归赵(完:使动用法,使……完整)
    6、秦王恐其破璧(破:使动用法,使……破碎)
    7、宁许以负秦曲(负:使动用法,使……承担)
    8、毕礼而归之(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9、且庸人尚羞之(羞:意动用法,以……为羞耻)
    10、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意动用法,以……为先;后:以……为后)
    1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1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形容词作动词,宽待)
    13、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壮。)
    14、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弩:名词作状语,用弩弓)
    1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生得:被活捉)
    15、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5、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1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膏:使动用法,使……滋润肥美)
    17、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相斗)
    18、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19、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苦:形容词作动词,折磨)
    20、天雨雪(雨:名词作动词,下)
    21、羝乳乃得归(乳:名词作动词,生子)
    22、杖汉节牧羊(杖:名词作动词,执,拄)
    2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结网;檠:用檠矫正)
    24、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作动词,抬,扛)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奇:认为……奇)
    26、宦官惧其毁已,皆目共之。(目:递眼色)
    特殊文言句式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判断句)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宾语前置,以何)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判断句)
    4、我为赵将。(“为”,是,判断句)
    5、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于”,被,被动句)
    6、设九宾于廷(“于廷”,介词结构后置)
    7、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被,被动句)
    8、求人可使报秦者。
    9、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判断句)
    10、大王见臣(于)列观。(省略介词“于”)
    1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留在汉的匈奴使)
    12、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于蛮夷”)
    1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以何见汝为”)
    1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15、何以复加。(宾语前置句,“以何复加”)
    1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您对汉朝的)信义表现在哪里呢?]
    17、缎王者,昆邪王姊子也。(判断句)
    18、见犯乃死,重负国(“见”,被,被动句)
    1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
    20、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子卿尚复为谁乎”,
    您还为谁(守节)呢?)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未有之”)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省略介词“于”)
    七、课文要点填空
    1、本单元选编的是三篇优秀的人物传记,分别是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班固的《苏武传》、范晔的《张衡传》。这三篇传记的传主,廉颇是军事家,蔺相如和苏武是政治家,张衡是科学家。他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能令后人景仰、追慕。
    2、《史记》开创了我国的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它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直接写人物的就有十二本纪、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它的主要成就主要体现在“世家”和“列传”中,《廉颇和蔺相如列传》是其中很的一篇,课文以歌颂蔺相如的顾全大局、足智多谋、不畏强暴等优良品质为主,以表彰廉颇勇于改过、英勇善战为辅。在艺术上,主要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或负荆请罪)等几个的故事将两人的事迹串联起来,从而揭示人物性格。
    3、《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西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期间229年的历史。《苏武传》是其中的出类拔萃之作。作者在描绘苏武这个忠君爱国的光辉形象时,在信守“史家”笔法不虚构、不溢美的前提下,笔端饱含赞佩推崇之情,调动了许多艺术手段,使苏武的形象璀璨夺目。“苏武牧羊”也作为的爱国主义故事被人们传为佳话。
    4、《张衡传》选自范晔的《后汉书》,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课文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而且详略突出,重点介绍了他在科学上的贡献,他于公元132年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精密准确的测量地震的仪器,比欧洲科学家创造的地震仪早1700多年。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2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佳作。它们都是回忆性、纪念性的文章,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一是写悲惨、忧伤之事,表愤怒、悲悼之情,发深邃、邈远之思(《记念刘和珍君》《小狗包弟》);二是写伟人、名人之事,表赞美、颂扬之情,传活泼、幽默之趣(《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些课文都包含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生哲理,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咀嚼,带来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丰富的人生体验,也可以获得丰富的语感和写作的启示。
    学习本单元写人记事的散文,既要学习品人,又要学习品文。品评人物,要以性格、品质为关注点。例如梁实秋笔下的梁启超显示出豪爽的性格,汪曾祺笔下的金岳霖显示出真率的性格。有时人物的性格是多种因素构成的,如刘和珍既是温和的又是英勇的。品评人物,不仅要注意人物的外貌言行,还要注意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外貌言行容易描画,人物的内心世界则难于准确地把握,而高明的作家则擅长此道,如巴金坦陈深藏的心迹,从“忏悔”入笔,写出了一个大作家的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品评人物,要注意人物性格中的时代因素,将对人物的分析,与对时代背景的分析相结合。如刘和珍身上具有那个时代的进步青年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英勇献身精神,这是和平年代的青年所没有的特点;巴金自我解剖自己身上的一些特点或弱点,也体现历史和时代留在作家身上的特殊印记。
    品文,就是品赏文章(在这里是散文)的一般作法、特殊技巧和语言艺术。以前语文课堂上习得的方法仍可沿用,在本册第一单元里学到的欣赏诗歌的方法也可灵活运用于本单元。本单元品文的内容大致包括:赏析写人技巧,如刻画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赏析叙事技巧,如与人物相关的材料的详略安排,叙述的先后次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还有其他一些技巧,如修辞方法,白描,渲染,直抒胸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散文的语言艺术,也是学习这个单元要着重揣摩和赏析的。就像诗歌的语言是艺术化的语言一样,散文的语言同样是艺术化的语言,散文的语言与诗歌的语言相比,具有不同的艺术趣味,从一定意义上说,散文的语言离学生常用的书面语言更近,这是胜于诗歌的语言之处。本单元的练习多有语言题,主要是从欣赏的角度来学习这些语言的,其实不限于这些语言题,在学习每篇课文的时候,都可以品味课文中精彩的和关键的语句,还可以仿写课文中的语句。有些课文作了评点示例,学生也试着评点课文,评点课文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赏析课文语言。
    二、预习要点:
    1.抓住细节;
    2.分析个性;
    3.体察倾向;
    4.品评亮点;
    5.圈点批注。
    6.背诵:《记念刘和珍君》第二、四节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3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沾: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12.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3.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女:通“汝”你
    14.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
    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后一年。
    三、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9)别其官署常惠等别:使……分开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雨。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四、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单于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⑥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五、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④省略句
    (1)后随浞野侯没湖中
    (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
    (3)使牧羝
    (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4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英雄泪?(《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7)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高一语文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