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一语文月考必背知识点 |
范文 |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月考必背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 高一语文月考必背知识点 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3、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4、(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6、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7、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8、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译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签订条约来回报太子。) 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译文:将军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杀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译文: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11、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状语后置。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来。) 1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译文: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门客。) 1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译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们,不能携带任何兵器。) 1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译文:蒙嘉就替荆轲先对秦王说。) 15、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16、客何为者?(何为─为何。译文:来人是干什么的?) 17、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 18、沛公安在?(安在─在安。译文:沛公在哪里?) 19、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译文:不是这样,我(项羽)怎么会到这地步呢?) 20、具告以事(告以事——以事告。译文: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 21、贪于财货(于财货贪。译文:贪图财货。) 22、此天子气也。(判断句。译文:这是天子的云气。) 2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判断句。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24、亚父者,范增也。(判断句。译文:亚父就是范增。) 2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判断句。译文: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2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判断句。译文:是沛公的参乘(警卫官)樊哙。) 27、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译文: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 28、毋从(省略“之”)俱死也。(译文: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 29、奉厄酒为(省略“之”)寿。(译文:奉上一杯酒,祝(项伯)健康。) 30、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译文: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 高一语文基础的知识点 通假字 爱而不见通“薆(ài)”,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说怿女美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自牧归荑通“馈”,赠送。 匪女之为美通“非”,不是。 氓之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一说是忠厚的样子。 将子无怒通“毋”,不要。 于嗟鸠兮通“吁”感叹词。 犹可说也通“脱”,解脱。 隰则有泮通“畔”,边,岸。 高一语文必修的知识点 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前一个是"在"的意思;后一个是"比",表比较)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助词,表反问,译为"吗") (3)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助词,表感叹,与"嗟"连用,译为"唉")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承接) (2)惑而不从师(连词,表转折) (3)吾从而师之(连词,表承接) (4)择师而教之(连词,表承接)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6)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 (7)则群聚而笑之(连词,表修饰)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助词,的) (2)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圣人之所以为圣(代词,指代这件事) (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助词,的;代词,指代童子)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这一类) (11)郯子之徒(代词,这,这一类)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这,这一类) (1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指代李蟠)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指代疑难问题)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指代"生乎吾前"者)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5)其可怪也欤(副词,与"也欤"配合表反问语气,相当于"这不是……吗?")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3)于其身也(介词,对于) (4)皆出于此乎(介词,从) (5)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