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一语文月考知识点总结 |
范文 |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月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 高一语文月考知识点总结 多义词 1、质: 文质彬彬(本质) 质疑问难(询问)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作抵押,……做人质)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地) 2、及: 夫人之力不及此(到)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趁)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和,以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 失此利也,虽悔之,亦无及也(用) 3、甚: 若长安君主甚(厉害)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严重) 目似瞑,意暇甚(很) 好读书不求甚解(仔细,深入) 4、异: 永州之野产异蛇(奇异)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特别)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对……感到诧异) 曰:"姑俟异日观"云尔(另外的) 5、少: 少时,一狼径去(短时间) 太后之色少解(稍微,略微)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年龄小) 6、为: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作为)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做,准备)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做,治) 高一语文必修知识点 1、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误:城墙,正:军营。 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误:按照,正:审理。 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误:拜见,正:授予官职。 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误:报告,正:回复。 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误:轻视,正:边境。 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官人疑策爱也,秘之。误:喜欢,正:吝啬。 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误:生病,正:担心,忧虑。 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误:免除,正:(被)授职。 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误:依次,正:临时驻扎。 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误:完毕,正:通“猝”,突然。 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误:高兴,正:通“促”,赶快。 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误:安置,正:问候。 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误:借给,正:宽恕。 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误:捉拿,正:及,达到。 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 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误:上去,正:当即。 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误:典籍,正:主管。 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 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 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 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高一语文考试知识点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此亡秦之续耳。(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样!) 9、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 10、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晋国_驻扎(在)函陵。) 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 8、为击破沛公军。(为我打败沛公的部队!) 9、加彘肩上。(把猪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