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范文
    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云销雨霁(“销”通“消”,云气消散)
    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二、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
    古:困厄,处境艰难。
    今:穷困;
    2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三、重点字词
    1、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俊采星驰(有才能的人)
    3、都督阎公之雅望(美好的声望)
    4、宇文新州之懿范(美好的风范)
    5、千里逢迎(迎接)
    6、时维九月,序属三秋(维:介词,在;序:季节的次序。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7、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凫,野鸭;渚,水中小洲;穷,极)
    8、舸舰弥津(渡口)
    9、落霞与孤鹜齐飞(野鸭子)
    10、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11、逸兴遄飞(飘逸的兴致,急速)
    12、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3、穷睇眄于中天(穷:极。睇眄:斜视。)
    14、极娱游于暇日(极:尽情地。娱游:欢乐。)
    15、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6、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失路:迷路,不得志。)
    17、命途多舛(不顺)
    18、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处境艰难,不得志;将;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
    19、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远;旋风)
    20、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缨,绳。请缨,请求给他一根长缨,比喻主动请求担当重任。等:等同。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1、他日趋庭,叨陪鲤对(趋,小步快走;叨,谦辞)
    22、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美好。再:第二次)
    23、兰亭已矣(已:过去)
    24、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四、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副词,将)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高一语文知识点梳理
    立、看、怅、问、忆、记,这些动词具有贯穿全词线索的作用。他们的内在联系是:通过立、看等词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这些是明写;通过怅、问等词暗写出国内外飞扬跋扈,广大人民的灾难深重。由此回忆起曾一同并肩战斗的战友,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1、上片的“看”和下片的“恰”,以一字领数句,这种格式称“扇面对”,可用提问“管到哪一句”来启发学生领会其作用。例如“看”字,一直管到“万类霜天竞自由”。诗人站在橘子洲头,远眺近看,仰视俯瞰,山、林、船、鹰、鱼以及“万类”,尽在诗人的视野之中。写出了一切生物都在秋日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从“万类霜天”四字,可见诗人视野的开阔;一个“竞”字,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几句虽都是写景,但又都是写情,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
    2、诗人集中笔墨写了两种颜色:红色(“红遍”“尽染”)和绿色(“碧透”)。“万”“尽”“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风景如画。诗人除了写山红水绿的的静景,还着意描写事物的动态。在碧绿的江面上许多船只争先恐后地扬帆飞驶。接着又进一步展现了两个动态的特写镜头:仰望那万里长空,雄鹰振翅翱翔;俯视着清澈见底的水中,鱼儿轻盈欢快地游乐。启发学生抓住“击”“翔”两个动词,展开想象。
    3、诗人面对生机蓬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很自然地想到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从而进入深沉的思索,提出主宰大地的是谁的问题。教师可以提问:联系当时的形势,人们首先会联想到什么问题?然后明确:革命领导权问题是这句的深刻内涵。面对重大的历史抉择,一个“怅”字,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4、“曾”“忆”,从描绘秋景转向追忆往事,“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诗句中流露出无限的怀念和豪迈的感情。“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写同学们的精神面貌:青春年少,热情澎湃,坚韧不拔,才华出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写同学们的活动和志趣。他们激昂慷慨,奋笔疾书,为着革命理想,讥时弊,褒先进,评论国事,宣传真理,向军阀官僚、帝国主义开展了英勇斗争。
    5、“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是回忆当年在这里游泳的动人情景。当年,在水深流急的江心游泳,激起的波浪,把疾驶如飞的船只都挡住了。“曾记否”,这是对同学的亲切的遥问,深情的怀念。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和一切革命者应该发扬蓬勃的朝气,激流勇进,搏击风浪,做革命的中流砥柱。深入思考后的落脚点,当是革命领导权问题。
    高一语文重要知识点
    《苏武传》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4:2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