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一阶段语文的必修四必学知识点
范文
    在学习上,我们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所以遇到什么问题要及时询问,解决困难,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阶段语文的必修四必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阶段语文的必修四必学知识点1
    文言文通假字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兹。”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干:通“岸”“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函胡:同“含糊”形容词。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曷:同“何”;什么。疑问代词。“蹈死不顾,亦易故哉?”
    衡:通“横”与纵相对,“外连横而斗诸侯。”
    华:同“花”;植物的繁殖器官。名词。“混黄华叶衰。”
    皇:通“惶”;恐俱,惊慌。形容词。“赢得仓皇北顾。”
    皇:通“惶”;恐惧,惊慌。形容词。“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火:同“伙”;古代军队的组织,十个为“一火”“出门看火伴”。
    简:同“拣”;挑选。动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见:同“现”暴露,露出来。动词。“图穷而匕首见。”
    见:同“现”;呈现,露出来。动词。“风吹草低见牛羊。”
    景:同“影”;影子。名词。“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具:通“俱”;全,都,引申为详细。副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具:通“俱”;全,皆。副词。“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距:同“拒”;把守。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累累:通“垒垒”;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离:通“罹”;遭遇。动词。“‘离骚’者,犹离忧也。
    甿:同“氓“耕田的人。名词。“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甿隶之人。”
    俛:同“俯”;低头,表示服从。动词。“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缪:同“穆”温和,恭敬。例句中为姓。“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莫:同“暮”;日落的时候,晚上。名词。“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内:同“纳”接纳。动词。“距关,毋内诸侯。”
    女:同“汝”;人称代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高一阶段语文的必修四必学知识点2
    常考易错成语
    1.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高一阶段语文的必修四必学知识点3
    《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从雌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杜甫《登高》原文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初中九年级课本中为“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6: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