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精选) |
范文 |
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 一、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1.空气的成分: 空气成分N2O2稀有气体CO2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78%21%0.94%0.03%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 观察到的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点燃4P2O5; 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4/5。 思考:(1)液面小于五分之一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2)能否用铁、碳代替红磷?不能,原因是碳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3.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3.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法,利用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此变化属于 物理变化。 (2)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固固加热:(化学方程式) 2KClO3MnO2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固液不加热:2H2O2MnO22H2O+O2↑ (3)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排水集气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4)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时再收集; ④实验结束时,先移开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三、反应类型 1.基本反应类型: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1)剧烈氧化:如燃烧 (2)缓慢氧化:如铁生锈、人的呼吸、食物腐烂、酒的酿造等 他们的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发热。 四、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如空气、海水、生铁等; 2.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 ①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N2、Fe等; ②化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纯净物,如H2O、KMnO4等 氧化物: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元素是氧的化合物。如H2O等。 初三化学知识点汇总 些物质的特性及用途: 1、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甲烷)都可做燃料,点燃前都要验纯,与空气混合点燃会爆炸。 2、还原性的物质:C、H2、CO都可用来冶炼金属,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具有氧化性的物质:O2,CO2 3、助燃性物质:O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或使燃着木条燃烧更旺。 4、有毒的气体:CO,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煤气中毒就是指CO中毒。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只有CO2 5、最轻气体:H2也是燃烧无污染的气体燃料 6、干冰(CO2固体):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CO2气体:用于灭火,做温室肥料,制汽水等盐酸(HCl):用于除铁锈,是胃酸的主要成份,浓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HCl气体) 7、石灰石(CaCO3):建筑材料,制水泥、高温煅烧制CaO; 8、生石灰CaO:易与水反应并放热,做食品干燥剂,可用来制取Ca(OH)2。 9、熟石灰Ca(OH)2: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与Na2CO3反应制取NaOH 化学与社会相关常识 三大化石燃料:煤(固)、石油(液)、天然气(气) 1、六大营养物质:糖类(主要供能物质,如:米、面、蔗糖、葡萄糖等)、 油脂、蛋白质(鱼、肉、蛋、奶、豆)、维生素(蔬菜、水果)、水、无机盐 2、缺乏某些元素导致的疾病: 缺钙: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佝偻病(儿童); 缺铁: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大脖子病) 缺维生素A:夜盲症;缺维生素C:坏血病 3、合金: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钢含碳量低,黄铜是Cu-Zn合金铁生锈条件:铁同时与空气(主要是O2)和水接触 4、防锈方法是: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并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涂油漆、涂油、镀其它金属等)。 5、可燃物燃烧条件: ⑴是可燃物; ⑵与空气(或O2)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6、灭火的方法: ⑴隔离可燃物,如建立隔离带、釜底抽薪; ⑵隔绝空气(或O2),如用湿布、灯帽、土盖灭火焰,用CO2灭火 ⑶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 7、环境污染名词: 酸雨:主要由SO2、NO2造成,酸雨危害是使河流、土壤酸化,建筑物、金属被腐蚀。 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由于臭氧被氟里昂等破坏而形成 温室效应:空气中CO2排放过多引起全球气温上升 白色污染:塑料随意丢弃,不易被降解而造成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 污染物主要指标是:总悬浮颗粒、SO2、氮氧化物(如NO2) 初三化学知识点梳理 常见的化学变化知识点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O2CO2P2O5等。 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