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
范文 | 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必须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重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三下册化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供大家查阅。 ![]()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 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第四节爱护水资源 一、水资源现状 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但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30.4%。 2.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H2O),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分布不均,人均不足。 4.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未经处理的废水、废物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等造成的水体污染,加剧了可利用水的减少,使原本已紧张的水资源更显短缺。 二、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1.节约用水的一些具体措施: a)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b)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 c)污水处理之后,循环利用。 d)“一水多用”,如使用“中水”(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非饮用水)洗车、使用淘米水浇花等。 2.防止水体污染的一些具体措施: a)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b)工业“三废”要进行综合利用和经处理后再排放。 c)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 人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 1、溶液的判断:根据溶液的特征判断(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各部分的溶质浓度和性质都相同。但溶液中分散在溶剂中的分子或离子达到均一状态之后,仍然处于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状态之中。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放出气体。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其为1标准)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三、溶液的浓度 (1)溶质质量指已溶解在溶剂里的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等于加入的溶质质量(即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计入溶质质量)。 (2)两种溶液混合后,总质量等于混合前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但总体积往往比混合前两种物质的体积之和小。 (3)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比值,最后的计算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不能用分数表示。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