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最新九年级第十六章复习提纲 | ||||||||||||||||||||||||||||||
范文 | 电压和电阻是直接涉及到电流与电路的知识,也是电学知识的根本。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 最新九年级第十六章复习提纲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1、电压的作用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2、电压用字母U表示。 电压的单位 ①国际制单位的主单位:伏特( V) ② 常用单位:千伏(kV )、毫伏( mV )、微伏(μV) ③ 换算关系:1Kv=1000V 1V=1000 mV 1 mV=1000μV ④ 记住一些电压值: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V; 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V; 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V; ④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V; 3.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符号: 电压表使用规则是: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要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进,负接线柱流出。 ③根据被测电路的选择适当的量程(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预先不知道被测电压的大约值时,先用大量程试触)。 4.实验室中常用的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 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5、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1:串联电池组两端的电压等于每节电池两端电压之和,公式:U=U1+U2 2、几节干电池并联组成的电池组总电压等于每节干电池的电压。公式:U=U1=U2 3、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公式:U=U1+U2 4、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公式:U=U1=U2 三、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做电阻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也不随通过它的电流的改变而改变 2.电阻的符号:R; 电阻在电路图中的符号 。 单位: ①国际单位:欧姆(Ω)。②常用单位:千欧(ΚΩ)、兆欧(МΩ)。 ③换算:1МΩ=1000ΚΩ 1 ΚΩ=1000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 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同种材料制成的长度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导体,横截面积小的电阻大。 同种材料制成的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导体,长度长的电阻大。 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 4.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绝缘体两者之间的叫半导体,如硅、锗等。 5.超导体:某些导体在温度下降到某一温度时,就会出现其电阻为0的情况,这就是超导现象,这时这种导体就叫超导体。 四、变阻器 一、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定值电阻:电路符号: 。 2、可变电阻(变阻器):电路符号 或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②.作用: 1:保护电路 2: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③.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应用收音机调节音量的电位器,就是一个滑动变阻器。 ⑤.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 B:接线要“一上一下”; C:通电前应把阻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2)电阻箱:1.是能够表示出电阻值的变阻器。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最新九年级第十六章复习提纲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