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三数学重要的知识点 |
范文 |
各个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基本离不开背、记,练,数学作为最烧脑的科目之一,也是一样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数学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初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点,线,面: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展开与折叠: 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弧,扇形: 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角 线: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③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比较长短: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平行: 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垂直: 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相交线与平行线 角: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和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③对顶角相等。 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 初三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定义: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法 由一个二次方程和一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通常用代入法来解,这是基本的消元降次方法。 (2)因式分解法 在二元二次方程组中,至少有一个方程可以分解时,可采用因式分解法通过消元降次来解。 (3)配方法 将一个式子,或一个式子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化为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 (4)韦达定理法 通过韦达定理的逆定理,可以利用两数的和积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5)消常数项法 当方程组的两个方程都缺一次项时,可用消去常数项的方法解。 解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方法是通过“降次”将它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1、直接开平方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m)2=n(n≥0)的方程,其解为x=±m. 直接开平方法就是平方的逆运算.通常用根号表示其运算结果. 2、配方法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式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这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配方法,配方的依据是完全平方公式。 (1)转化:将此一元二次方程化为ax^2+bx+c=0的形式(即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2)系数化1:将二次项系数化为1 (3)移项:将常数项移到等号右侧 (4)配方:等号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5)变形:将等号左边的代数式写成完全平方形式 (6)开方:左右同时开平方 (7)求解:整理即可得到原方程的根 初三数学知识点整理 整式的除法 (1)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为1。 分数的性质 1.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2.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分母等于除数,而0.5分数值则等于商。 3.分数还可以表述为一个比,例如;二分之一等于1:2,其中1分子等于前项,—分数线等于比号,2分母等于后项,而0.5分数值则等于比值。 4.当分子与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值不会变化。因此,每一个分数都有无限个与其相等的分数。利用此性质,可进行约分与通分。 5.一个分数不是有限小数,就是无限循环小数,像π等这样的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不可能用分数代替的。 正负数加减法则顺口溜 正正相加,和为正。 负负相加,和为负。 正减负来,得为正。 负减正来,得为负。 其余没说,看大小。 谁大就往,谁边倒。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