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 |
范文 |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知识点 陈涉世家 一、熏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阳夏jiǎ辍chuò耕怅chàng恨zhé戍 度duó已失期以数shuò谏故陈胜王wàng 罾zēng忿恚huì尉笞chī宁nìng有种乎 蕲qízhìcuó柘zhè谯qiáo社稷jì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辍耕之垄上之:去,往。 (2)苟富贵苟:如果。 (3)等死,死国可乎等:同样。 (4)楚人怜之怜:爱戴。 (5)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称王。 (6)忿恚尉恚:恼怒。 (7)并杀两尉并:一齐。 (8)藉第令毋斩藉:即使,假若。 (9)为坛而盟盟:盟誓。 (10)比至陈比:等到。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谪戍渔阳谪通谪解释为谪戍,强迫去守边 (2)为天下唱唱通倡解释为首发 (3)固以怪之矣以通已解释为已经 (4)身被坚执锐被通披解释为穿着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3)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帐恨久之。 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 (2)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误了期限,依法都要杀头。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胜)又暗地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笼罩火,(学)狐狸的叫声喊道:“强大的楚国复兴,陈胜为王。” (4)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朝代)的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这部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初三语文复习资料归纳2021 一、句末点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三种,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三、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 四、标点速记口诀 (一)、口诀复习法 1、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知识点 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苟(gǒu)得箪(dān)食蹴(cù) 2.解释下面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3)非独贤者有是心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与:给予。 (5)妻妾之奉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解释为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解释为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解释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解释为语气助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解释为从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却不分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叫做丧失了人生下来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蹋着给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