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范文
    临近初三的同学,应该都想知道如何在初三学好语文,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假使,人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祸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2、判断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我要)舍去生命而选取正义。
    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初三语文重要知识点
    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象征、托物言志作用:使表达委婉含蓄、深沉感人。
    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地点,揭示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
    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以《孔乙己》为例,开篇关于咸亨酒店格局及人物的介绍便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势利,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铺垫。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以下六种情况判断:是否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是否渲染了气氛,是否设置了背景,是否烘托了人物形象,是否深化了主题,是否推动情节的发展。
    描写人物的方法
    方法有:①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②侧面(间接)描写:其他的人或事③细节描写④环境衬托人物心情等。⑤用词的感情倾向。褒贬色彩
    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非主人公在文中的作用:对比烘托,使主人公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赏析表达技巧
    抒情:引起读者的共鸣,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说明: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
    描写:身临其境,栩栩如生
    记叙文中的议论: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记叙: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分析(例:《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句交代了时代背景。)
    初三语文期中知识点
    《故乡》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阴晦huì瓦楞léng猹chá五行xíng缺土
    jiàng秕bǐ谷鹁鸪bógū獾huān猪潮汛xùn颧quán骨愕è然嗤chī笑瑟sè索寒噤jìn折shé本黛dài色惘wǎng然恣睢zīsuī
    2、根据下面的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2)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3)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4)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5)看不起。鄙夷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主要通过闰土、杨二嫂二十多年前后的变化,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揭示了衰败的悲惨景象,广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根源,同时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之故乡,同学们要认真笔记了。接下来的语文知识更加有吸引力,请同学们关注了。
    语文课时知识点之《最后一课》
    同学们对于最后一课的语文知识点还记得吧,下面我们来学习哦。
    《最后一课》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踱duó步赚zhuàn钱哽gěng住祈qí祷dǎo气氛fēn
    2.用恰当词语填空。
    (1)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
    (2)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2.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最后一课分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表现法国人民爱国思想的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普法战争。
    P47注释①都德,法国作家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线索: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第2-3段)、社会环境(普法战争)
    3、第20段:比喻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P52)
    4、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P53)
    5、人物描写方法:动作(P54第26-27段)、外貌、神态、心理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9: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