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 |
范文 | 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二生物下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 脂肪:供能物质,单位质量释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况下,脂肪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 (课本26页表2)维生素A:。缺乏时,皮肤粗糙,夜盲症、干眼症 维生素B1:缺乏时,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 维生素C:缺乏时,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缺乏时,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水:约占体重的60%~70%,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水能溶解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 无机盐:如:钙:儿童缺乏导致佝偻病,鸡胸,O型腿,中老年人会骨质疏松。 磷:缺乏导致厌食、肌无力、骨痛。 铁:构成血红蛋白,缺乏导致贫血 缺碘:甲状腺肿大或者儿童智力发育障碍 缺锌: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2)病人不能正常进食时,往往需要点滴葡萄糖液,这是因为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3)病人几天吃不下东西,身体明显消瘦了,这是因为储存在体内的脂肪等营养物质消耗多而补充少。 4)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为什么多吃一些奶、蛋、鱼、肉?原来,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2、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等。 消化系统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分泌消化液。 肝脏是人体的消化腺,分泌胆汁,参与脂肪消化。(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通过乳化作用增大脂肪与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消化。) 2)小肠的结构特点: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1)最长;(2)内表面具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4)有各种消化液,消化液的含量最多。 3)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 唾液淀粉酶酶(肠液、胰液) 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肠):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酶(胃液、胰液、肠液) 蛋白质的消化(胃、小肠):蛋白质氨基酸 胆汁(肝脏)酶(肠液、胰液) 脂肪的消化(小肠):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4)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吸收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物质) 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大部分脂肪成分从小肠绒毛的毛细淋巴管(淋巴管血液循环)吸收;其他从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吸收。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 大肠: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3、关注合理营养和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按时进餐 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 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2)食品安全 (1)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根据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推算有没有过期。 (2)购买蔬菜时,要看蔬菜的颜色是否新鲜,用手摸一摸是否硬挺,购买鱼肉时,看颜色是否有光泽,闻闻气味,买肉时还要看是否盖有检疫部门的印章。 (3)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 2、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排遗)不是代谢废物. 3、人体排泄的途径: 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 2)呼气(呼吸系统):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统):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4、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与无机盐的含量平衡3)维持细胞生活环境的稳定。排粪便是排食物残渣,不算是排泄。 5、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有形成尿液的功能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储存尿液的功能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脏可分为:皮质、髓质和肾盂。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质。书61、62页图 6、尿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7、原尿是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中形成的;尿液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形成的。 8、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9、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10、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11、尿液排出的路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2、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 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 尿量多→肾小管 13、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14、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 位置构成厚度结构及作用 表皮外上皮组织较薄无血管。 角质层—保护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 真皮内结缔组织较厚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弹性和韧性 丰富的毛细血管—-运输、调节体温 神经末梢—-感受外界刺激 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15、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真皮。 16、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