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有答案)
范文
    八年级下册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有答案)
       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啦一起学习吧!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测试(有答案)
       1.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写道:7月9日,路一大队第五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底下召开社员会,讨论本队实行哪一种生产责任制。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只有公寿妈和我说是“应该包产到户”……该日记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发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2.报纸的头条新闻作为报纸之魂、历史之窗,体现着时代的变迁。下列报纸的头条新闻反映了我国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是(  )
       3.2014年伊始,老师让同学们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新一年的期待。小海同学选了“深化改革”。使小海做出这一选择的主要依据是(  )
       A.“嫦娥三号”探测器实现月面软着陆
       B.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设立
       D.我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
       【方法指导】
       对内改革为便于掌握,可将其分阶段记忆。以1992年为界,之前属于改革不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为目标,如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之后,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如大中型企业股份制等。
       【知识整合】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
       4.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  )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5.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痛苦”是源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革
       B.大伙儿对他的背叛
       C.农村经营方式的变化
       D.农业经济发展的状况
       6.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7.材料一: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土地改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需要完成的基本任务,它规定废除封建的土地制度,摧毁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也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涵在于,它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同时也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1)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实行的土地所有制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作用。
       (3)新中国历史上另外两次与农业有关的运动是什么?分别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8.“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  )
       A.建立的原因
       B.建立的目的
       C.发展的过程
       D.发挥的作用
       【方法指导】
       学习历史知识可采用概括记忆法,即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
       如对外开放,与之相关的知识点,我们可概括为:一个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两个省份(广东、福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引进外资、有利于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四个阶段(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重点解读】
       对外开放的含义是什么?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1)含义:
       ①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②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门户开放”有本质区别。即对外开放是建立在维护国家主权、平等互利基础上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建立在不平等条约基础上的。
       (2)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必然结果,是顺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的客观要求,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条件,是强国之路。
       9.“不搞争论,是我的一个发明。不争论,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不争论,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这段谈话为中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邓小平在这段话中所讲的“争论”主要是指(  )
       A.是否要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经济特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C.要不要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D.中国要不要对外开放
       10.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D.国有企业的改革
       11.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陈伟国《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12.
       (1)图一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两幅图片所处地点都位于中国哪一省?该省在我国对外开放中一直处于“领头羊”的位置,请结合图二和所学知识举三例进行说明。
       13.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方法指导】
       对历史时间的记忆,我们可采用多种方法。
       ①历史事件时间较多,我们要抓重点时间,记住历史阶段划分。如中国现代史,我们大致可分为1949—1956过渡时期;1956—196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66—1976;1978—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②有些事件持续时间长,在称呼这些事件时习惯在事件后加上“多少年”来表示,如“十年”等。这样只要记住起止时间中任何一个,另一个就不会忘记。
       ③制作时间轴记忆法。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事件轴就是把一个历史阶段上的历史事件时间顺序排列在一条数轴上,以突出重点,强化记忆,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
       中国现代史时间轴
       14.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新时期”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5.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
       A.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D.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6.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法国《费加罗报》曾发表文章称,“电视台本周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穿着的中国人,一些夫妻竟敢手挽手散步……更有意义的是知识分子的信心”。你认为该文章最有可能发表于(  )
       A.国庆一周年
       B.国庆十周年
       C.国庆二十周年
       D.国庆三十周年
       17.“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之一。下列史实及其结论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18.1979年,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呼隆干了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李林同学在探究性课题“中国特色的改革”的学习中搜集到以下图片,其中与探究的主题不相符的是(  )
       20.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中心,也是一座繁荣的国际大都市,近代以来,上海的发展是整个中国城市化的一个缩影。以下史实与上海无关的是(  )
       A.李鸿章引进西方技术,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陈独秀为宣传“民主”“科学”,创办《青年杂志》
       C.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最早成立经济特区,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渐推广开来。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的对外开放大格局。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改革在前,开放在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呈现出改革与开放交互进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开放的动力;开放越是扩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撑。改革开放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合力。
       ——摘编自葛努力《善于改革与开放关系的深层探析》
       材料三:在当今动荡不安的世界中,中美实力对比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彼此国力差距快速缩小。中国处在不可阻挡的强势上升期,对美经济、制度、文化和战略自信急剧增3年,……。中美之间正在酝酿攻守易势,这种攻守易势在中日关系中是过去完成时,对中美关系是现在进行时,必然要在美国内心激起巨大涟漪,直接影响其处理涉华问题的行为方式。
       ——摘自中国新闻网《纪念习奥庄园会谈一周年》
       (1)在我国率先进行“包干到户”、成为我国农村改革典型的地方是哪里?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2)材料二认为,我国改革与开放的相互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3)根据材料三分析,哪些原因使中国对美国的自信急剧增强。
       (4)综上,谈谈你的认识。
       22.探究问题。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或者革命运动离不开人们思想的解放,更离不开一大批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先进分子和思想家的积极宣传和不懈努力。
       材料一:在十月革命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随着一种“主义”的传入并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材料二:……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材料三:判断实践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认为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产力,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邓小平南巡讲话
       (1)材料一中“主义”的广泛传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这种理论把中国革命分成哪两个阶段?
       (2)材料二、三的内容,分别成为哪两次会议和社会变革的指导思想?
       (3)结合所学知识,给三则材料内容产生的影响提炼一个共同的主题。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C 6.C
       7、
       (1)土地改革实行的土地所有制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是集体所有制。
       (2)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为工业化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等。
       (3)1953 —1956年实行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8.D 9.B 10.B 11.C
       12、
       (1)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开始。
       (2)广东省。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划出部分地区域办出口特区;1980年,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成为经济特区;1984年,广州成为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1985年起,中央在珠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这些经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使广东成为对外开放的领跑者。
       13.D 14.D 15.C 16.D 17.D 18.C 19.C 20.D
       21.
       (1)地方: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或者小岗村);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扇面形辐射。
       (2)由改革在前、开放在后到交互进行、相互联动、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等。(意思相近即可)
       (4)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和开放;既要搞好改革,又要搞好开放;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等。(言之有理即可)
       22.(1)毛泽东思想;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社会的转折。(言之有理即可)
       拓展延伸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1)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
       (2)“实业救国”口号的刺激
       (3)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
       (4)一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根本原因)
       练一练
       1.甲午战争后,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人是( )
       A.张之洞
       B.张謇
       C.荣宗敬
       D.范旭东
       2.张謇在创办第一家工厂时,引起了轰动。原因是( )
       ①张謇的身份和他的举动按当时的社会观念看,反差太大
       ②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开办工厂是风险很大的事情
       ③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在当时是新生事物
       ④为了取得广告效应,张謇事先做了大量宣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集中在( )
       A.采矿业
       B.机器制造业
       C.轻工业
       D.造船业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布的地区主要在( )
       A.东北地区
       B.北京周边地区
       C.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D.铁路沿线地区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出现在( )
       A.抗日战争胜利后
       B.大革命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洋务运动期间
       6.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变落后的习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禁止缠足
       B.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
       C.取消“先生”、“君”之类的称谓
       D.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日本与印度有十年内在中国地方增设纺机150万锭之约。……果如所计……十年之后我国棉业岂复有伸展之余地?
       (1)阅读材料,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2)由大生纱厂等企业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3)民族工业要想得到健康发展,需要哪些有利条件?
       BACCCC
       7、(1)感受到张謇的爱国之心,他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
       (2)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
       (3)国家独立,民族独立。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9:3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