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二部编版数学的知识点 |
范文 | 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出努力的方向。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关系 1、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大于等于0(≥0)<===>0和正数<===>不小于0 非正数<===>小于等于0(≤0)<===>0和负数<===>不大于0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 a>b<===>a-b>0 a=b<===>a-b=0 a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不等式的解集: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 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四、一元一次不等式: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过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特别要注意,当不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负数时,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①去分母; ②去括号; ③移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 4、一元一次不等式基本情形为ax>b(或ax ①当a>0时,解为; ②当a=0时,且b<0,则x取一切实数; 当a=0时,且b≥0,则无解; ③当a<0时,解为; 5、不等式应用的探索(利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基本步骤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相类似,即: ①审:认真审题,找出题中的不等关系,要抓住题中的关键字眼,如"大于"、"小于"、"不大于"、"不小于"等含义; ②设:设出适当的未知数; ③列:根据题中的不等关系,列出不等式; ④解:解出所列的不等式的解集; ⑤答:写出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统计的初步认识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在方格纸中,根据所给出的数据把点标出来,再用线将点连接起来,要顺次连接。 3、能够看出折线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并回答相关的问题。 补充内容: 1、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条形统计图用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初步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中获得相应的信息,回答提出的问题。 课后练习 1.统计学的基本涵义是(D)。 A.统计资料 B.统计数字 C.统计活动 D.是一门处理数据的方法和技术的科学,也可以说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据”的科学,任务是如何有效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推断或预测,直到为采取决策提供依据。 2.要了解某一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则统计总体是(B)。 A.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B.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 C.该地区的所有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 D.每一个企业 3.要了解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C)。 A.20个学生 B.2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4.下列各项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B)。 A.性别 B.年龄 C.职称 D.健康状况 5.总体和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由于研究目的改变(A)。 A.总体单位有可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有可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B.总体只能变换为总体单位,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 C.总体单位不能变换为总体,总体也不能变换为总体单位 D.任何一对总体和总体单位都可以互相变换 6.以下岗职工为总体,观察下岗职工的性别构成,此时的标志是(C)。 A.男性职工人数 B.女性职工人数 C.下岗职工的性别 D.性别构成 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二次根式的乘除】 1.积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 列如:√ab=√a?√b(a≥0,b≥0) 2.乘法法则 列如:√a?√b=√ab(a≥0,b≥0) 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用语言叙述为:两个因式的算术平方根的积,等于这两个因式积的算术平方根。 3.除法法则 √a÷√b=√a÷b(a≥0,b>0) 二次根式的除法运算法则,用语言叙述为:两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商,等于这两个数商的算术平方根。 4.有理化根式。 如果两个含有根式的代数式的积不再含有根式,那么这两个代数式叫做有理化根式,也称有理化因式。 【二次根式】 I.二次根式的定义和概念 1、定义:一般地,形如√ā(a≥0)的代数式叫做二次根式。当a>0时,√a表示a的算数平方根,√0=0 2、概念:式子√ā(a≥0)叫二次根式。√ā(a≥0)是一个非负数。 II.二次根式√ā的简单性质和几何意义 1)a≥0;√ā≥0[双重非负性] 2)(√ā)^2=a(a≥0)[任何一个非负数都可以写成一个数的平方的形式] 3)√(a^2+b^2)表示平面间两点之间的距离,即勾股定理推论。 III.二次根式的性质和最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ā的化简 a(a≥0) √ā=|a|={ -a(a<0) 2)积的平方根与商的平方根 √ab=√a?√b(a≥0,b≥0) √a/b=√a/√b(a≥0,b>0) 3)最简二次根式 条件: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或字母,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 如:不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的有√2、√3、√a(a≥0)、√x+y等; 含有可化为平方数或平方式的因数或因式的有√4、√9、√a^2、√(x+y)^2、√x^2+2xy+y^2等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