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
范文 |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八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解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即;当n为正整数时,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0); (5)商的乘方:;(b≠0) 7.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四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v顺水=v静水+v水.v逆水=v静水-v水.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8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资料 一、直角三角形 1、角平分线: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AD是∠BAC的平分线(或∠1=∠2), PE⊥AC,PF⊥AB ∴PE=PF 2、线段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 的距离相等 。 如图,∵CD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PA=PB 3、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 求斜边,则 ;求直角边,则 或 。 ②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分别计算“ ”和“ ”,相等就是 ,不相等就不是 。 4、直角三角形全等 方法:SAS、ASA、SSS、AAS、HL。 5、其它性质 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如图,在 ABC中,∵CD是斜边AB的中线,∴CD= 。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 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在 ABC中,∵∠A=30°,∴BC= 。 ③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条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那么 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等于30° 如图,在 ABC中,∵BC= ,∴∠A=30°。 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如图,在⊿ABC中,∵E是AB的中点,F是AC的中点, ∴EF是⊿ABC的中位线 ∴EF‖BC,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