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电子课本
范文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电子课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历史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电子课本
    
    
    查看完整版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7】获取七年级语文、七年级数学、七年级英语电子课本资源。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
    (生产工具)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原始居民
    

    半坡人
    

    河姆渡人
    

    距今年代
    

    约6000千年
    

    约7000千年
    

    生活地区
    

    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
    

    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房屋样式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干栏式房屋
    

    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制作骨器、角器等
    

    磨制石器,如骨耜;
    

    原始农业
    (种植作物)
    

    种植水稻
    

    种植粟
    

    原始畜牧业
    (饲养业)
    

    饲养猪、狗
    

    饲养猪、狗和水牛
    

    原始手工业
    

    制作彩陶;会纺织、制衣
    

    制造陶器、玉器、乐器;会雕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不同点
    ①地理位置不同:半坡人处于黄河流域,河姆渡人处于长江流域;
    ②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半坡人种植粟,河姆渡人种植水稻;
    ③建造的房屋不同: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
    ④制作的彩陶艺术风格不同。
    

    相同点
    

    ①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都处于原始社会后期);
    ②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  
    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④都使用磨制石器;  
    ⑤都会制造陶器
    

    影响
    

    农耕文明的发展导致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最终促使国家出现。从原始社会到阶级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巨大进步。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等。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七年级历史学习综合方法有哪些
    一. 简化背诵
    简化复杂内容,丢弃次要内容,记住关键字,然后扩展,达到全面记忆。
    例如,在中国近代史上,记忆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是非常复杂的。但是,经过仔细审查,该条约分为四部分。如果在每一篇文章中只找到一个关键词,可以将其简化为“割、赔、开、关”,然后展开记忆。
    二. 记住推导过程
    所谓“推导”,就是根据所记忆的历史日期,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日期。
    这之间只要有一个基点,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以推断出历史年代。它可以向前,向后,向左和向右同时推进,也可以相互推动。
    1.前推法
    从基点出发。例如,郭沫若在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三百年前,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队占领北京,明朝灭亡,清军进入海关。
    2.后推法
    从基点向后推导。马克思1818年出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也就是1820年;列宁生于1870年,比恩格斯小50岁。
    3.双推法
    从基点向前和向后同时推导。如果你记住它开始于1937年,往回看,十年的内战刚好开始于1927年;而历时八年的战争于1945年结束。
    三.联想记忆法
    在某些历史年份里,存在着一种偶然的巧合。如果你有意识地把它们联系起来,就能最好地记住它们。
    关键是有意识,也就是所谓的“技巧满地跑”,看你找不找。例如,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世界历史的前奏: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连接起记忆,清晰而深刻。
    七年级历史单科学习方法
    一、做好预习
    预习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学习工作。通过预习,自己首先可以对课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找出其中理解和不理解的知识点。
    这样,在听老师讲课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印象,并有针对性地重点听自己不理解的内容。
    做好笔记,不要盲目抄老师的各种话语,而是有针对性地记录文本的整体框架,填充一些不知道的知识点,为进一步宏观地把握历史事件的框架和过程提供指导。
    二、按类别记笔记
    学生可以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抄写整理过的笔记。同样的知识,抄在同一本笔记本上,或者抄在一本笔记本的同一部分,也可以用卡片抄写,这样方便以后复习。
    三、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
    初中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去掉这些就不会成为历史。学习历史,记住名字、地点和年代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需要艰苦的努力,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四、大事年表
    初中生可以整理一份大事年表,将所学的时间事件一一排列。也可以只整理出重要的历史事件,或者整理你没有记住的东西,这种整理不是一次性的,每次都会有很多自己已经记住的,整理的内容会逐渐减少,成就感也会越来越高。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7: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