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数学初一知识点总结
范文
    在平时学习中的困难莫过于一节一节的台阶,虽然台阶很陡,但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踏,攀登一层一层的台阶,才能实现学习的理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数学初一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初一知识点总结
    一、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二、同底数幂的乘法
    1、n个相同因式(或因数)a相乘,记作an,读作a的n次方(幂),其中a为底数,n为指数,an的结果叫做幂。
    2、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3、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即:am﹒an=am+n。
    4、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am﹒an。
    5、开始底数不相同的幂的乘法,如果可以化成底数相同的幂的乘法,先化成同底数幂再运用法则。
    三、幂的乘方
    1、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表示n个am相乘。
    2、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am)n=am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am)n=(an)m。
    四、积的乘方
    1、积的乘方是指底数是乘积形式的乘方。
    2、积的乘方运算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中的每个因式分别乘方,然后把所得的幂相乘。即(ab)n=anbn。
    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nbn=(ab)n。
    数学初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概念总结
    1.不等式:用符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分类: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3.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5.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
    (1)用不等式表示:一般的,一个含未知数的不等式有无数个解,其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用最简单的不等式表达出来,例如:x-1≤2的解集是x≤3
    (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形象地说明不等式有无限多个解,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两点:一是定边界线;二是定方向。
    6.解不等式可遵循的一些同解原理
    (1)不等式F(x)F(x)同解。
    (2)如果不等式F(x)
    (3)如果不等式F(x)0,那么不等式F(x)H(x)G(x)同解。
    7.不等式的性质:
    (1)如果x>y,那么yy;(对称性)
    (2)如果x>y,y>z;那么x>z;(传递性)
    (3)如果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则)
    (4)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5)如果x>y,z>0,那么x÷z>y÷z;如果x>y,z<0,那么x÷z
    (6)如果x>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
    (7)如果x>y>0,m>n>0,那么xm>yn
    (8)如果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
    8.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顺序:
    (1)去分母(运用不等式性质2、3)
    (2)去括号
    (3)移项(运用不等式性质1)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运用不等式性质2、3)
    (6)有些时候需要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10.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综合运用:
    一般先求出函数表达式,再化简不等式求解。
    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
    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
    (1)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
    (2)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一般利用数轴)
    (3)用代数符号语言来表示公共部分。(也可以说成是下结论)
    13.解不等式的诀窍
    (1)大于大于取大的(大大大);
    例如:X>-1,X>2,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2)小于小于取小的(小小小);
    例如:X<-4,X<-6,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6
    (3)大于小于交叉取中间;
    (4)无公共部分分开无解了;
    14.解不等式组的口诀
    (1)同大取大
    例如,x>2,x>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3
    (2)同小取小
    例如,x<2,x<3,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2
    (3)大小小大中间找
    例如,x<2,x>1,不等式组的解集是1
    (4)大大小小不用找
    例如,x<2,x>3,不等式组无解
    15.应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审清题意
    (2)设未知数,根据所设未知数列出不等式组
    (3)解不等式组
    (4)由不等式组的解确立实际问题的解
    (5)作答
    16.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其公共解不一定就为实际问题的解,所以需结合生活实际具体分析,最后确定结果。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一(苏教版)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1
    第八章 幂的运算 2
    第九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3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4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4
    第十二章 证明 9
    第七章 平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型;
    内错角是“Z”型;
    同旁内角是“U”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平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条件 结论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4、图形平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平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
    则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平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 幂的运算
    幂(p5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0: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