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范文
    学习从来无捷径。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知识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熟练的运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
    逗号
    1、不要在不该停顿时用逗号。
    例14: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使句子支离破碎。
    2、该用句号作结时不要用成逗号。
    例15:中国领导人决心防止“非典”的再次爆发,卫生部长吴仪表示愿意改革中国的卫生保健体系,这给国际卫生官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会使文章一逗到底。这是作文书写中的常见毛病。
    3、逗号不要和顿号、分号、冒号混淆。
    例2/6/7/8/9/10/11/12/13/16/17/18/22/26/28:(略)详见顿号、分号、冒号的用法。
    4、逗号和标号同时使用时位置要得当。
    例28:(略)详见引号、括号。
    分号
    1、并列复句的分句间和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间一般用分号。
    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例17: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宝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多重复句辨别第一层次位置是关键,也是难点。
    2、并列分句中没用逗号,不能径直使用分号。
    例18: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只要有一个分句内用了逗号,分句间就可以用分号。
    3、分条陈述时,每一条不管是词、短语还是句子,每条内部不管有没有逗号,之间都可用分号。
    例19: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
    例24:(略)分条陈述后有“等等”“其他……”之类表列举未尽的成分时,此类成分的语法作用也相当于列举一项,之前用分号,之后用句号。
    冒号
    1、一般有提示下文和总结上文两种作用。
    例20:今天晚上有如下节目:舞蹈、独唱、二重唱、相声和杂技。
    例21: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2、冒号提示下文时不能用在非提示语后面。
    例22:通过这件事,我深深地体会到:依靠群众,坚持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不能在没有明显停顿的地方用冒号,而非提示语后面没有明显停顿。
    3、冒号一般不能套用。
    例23:事实证明:我们应该坚持我们的基本路线:一个“方针”、两个“基本点”。
    4、冒号一般只管到一句话结束,不能管几个句子。
    例24:农民对一个好的农村干部的要求是:一、办事公道。二、自己不要吃得太饱。三、有经济头脑。提行处理或加引号处理例外。
    5、如果提示的内容不是句子全部,而是部分的话,则不能用冒号。
    例25:本市的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例26:林则徐宣称:“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表示决心禁绝鸦片。写作中只引用别人的一部分话,引文前不用冒号,亦即冒号后一般是完全引用。
    6、“某某说”等提示语在引文前用冒号,在引文中用逗号,在引文后用句号。
    例27: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8:“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
    例29:“大桥就要通车了,请大家咬紧牙关,做最后冲刺。”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
    句号
    陈述句末尾和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用句号。
    例1:(略)例2:(略)例30:请稍等一下。避免句号和逗号混淆导致一逗到底,见逗号用法。/有时语气特别舒缓的反问句末尾也可用句号。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的知识点
    一、《夜雨寄北》
    1、诗的前两句实写:思归的情怀。诗的后两句虚写未来欢聚的情景。
    2、首句中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重复使用两个“期”,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诗人思念友人,欲得不归的愁苦。
    3、诗中“巴山夜雨”两次出现,有什么不同?其作用各是什么?艺术效果怎样?
    第一处“夜雨”是对眼前实景的描绘,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第二处“夜雨”是想象之笔,突出了重逢后的温馨快乐。
    艺术效果:“巴山夜雨”重复出现,这样写时空交错,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创设了一幅怎样的情景?从中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
    创设了一幅想象将来与友人再次重逢,烛光下一同谈论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心情。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的哪一句?并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思念朋友,渴望团聚。
    6、“涨”字意蕴丰富,请从眼前景,心中情两个方面作些分析。
    “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绵绵的深情。
    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无为”的意思是:不要。诗句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思想感情。
    2、“风烟望五津”的“望”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望”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望”把所在地和赴任地联系起来,创造出天地辽阔,地域广远的意境,表现出诗人视线被风烟所遮,流露出惜别的情感。
    含义:望,远远地看见。表明作者时刻关注着友人所达的目的地,说明诗人对友人极为关切。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蕴含哲理的理解。
    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对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也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态度。
    5、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别具一格?
    它一洗以往送别诗中伤感低沉的酸楚情调,表现出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
    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的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渲染,表达出诗人被贬后的愤懑不平。
    2、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愤懑,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对比。
    3、诗的颔联中借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闻笛赋:表达作者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和痛悼之情。
    烂柯人:暗示被贬时间之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无限怅惘之情。
    4、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你对诗的理解。
    描述画面:大江之上,沉舟之侧,千帆兑发;自然中,病树的前头,万木争春。
    情感:作者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诗人豁达、乐观的情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哲理: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5、作者说“暂凭杯酒长精神”,作者果真是靠“杯酒”长精神吗?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意思是在朋友的关怀下,振作精神,重新投入到生活中。以此收尾,收到了言尽情未了的艺术效果。
    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名著导读】
    1、《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第一位女作家。这两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①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②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
    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
    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
    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①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9: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