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
范文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此后长期被中国中学语文教材选用。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品读了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而与之相对的,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
    老舍,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作集《老舍文集》,代表作品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播放朗读视频(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勾画。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问题设计如下
    1.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明确答案: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作者围绕济南的冬天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山、水
    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温晴
    小组讨论
    1、作者是怎样突出“温晴”的?
    引导总结:对比,突出特点----无风、响晴、温晴
    (与北平对比---无风
    (伦敦---向晴 宝地
    (热带---温晴
    (与其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再读第一段(感受对比,感受温晴特点)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快速浏览课文,讨论。
    本文的结构安排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几部分?简要概括。
    明确:
    总--分--总
    (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济南冬天的山
    (济南冬天的水
    四、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作业布置及板书设计
    预习2-5自然段
    板书:
    济南的冬天
    老舍
    {一、1 温晴
    二、2-4 山
    三、5 水
    第二课时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二
    《济南的冬天》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写景散文。老舍先生用优美、亲切的语言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济南的喜爱和赞美。
    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在我看来,大多数的学生应该都喜欢写景的美文,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品位文章生动形象语言。
    两课时
    1.创设情境 2.引导点拨法 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
    一、导入
    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之美誉的济南,真可谓“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漫步垂柳掩映的小径,柳丝拂面,空气清新,近看湖水碧波荡漾、荷叶田田,远眺青山起伏,连绵不断,置身其中,令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老舍先生对济南更是情有独钟,他把山水秀丽的济南活脱脱地写进他的散文里,《济南的冬天》就是他其中的代表作,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作者简介:
    提问:谁能介绍老舍的有关知识?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锡传》《骆驼祥子》和多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尤以《骆驼祥子》影响最大。剧本中影响最大的如《龙须沟》(1951年)、《茶馆》(1957年),另外还有《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拳》等都曾轰动一时。这中间,《龙须沟》影响最大,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
    四、播放课文录音,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听读过程中请同学们勾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思考下列问题:
    1、济南的冬天天气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突出天气的这一特点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的?
    考察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上面两个问题。
    附:重点字词
    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明确:1.(1)济南的冬天主要特点是“温晴”。
    (2)作者以自己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冬天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赞扬了济南独具一格的风貌。
    2.在通过对比,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后,作者又从济南的山和水两方面来表现这一特点。
    五、分析与探究
    1.分析第1自然段:
    作者用了什么写法突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对比写法:北平(多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多雾) 济南(无重雾)
    热带(日光毒、“响亮”) 济南(无毒日)
    特点:“温晴”——推论:“宝地”
    2.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明确: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3.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明确: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4.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三
    【教材分析】
    老舍是一位语言大师,济南的冬天很美,但在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生动的语言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读者脑海中产生如诗如画的美景。由此看出,老舍也是一位丹青高手。而浸透在这般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这更值得读者反复品味。
    【设计思想】
    阅读如此的美文,对语言的细心揣摩是必不可少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对文本进行探究性的感悟品味,由整体入细微,由语感入体验。可分三步:
    1、悟到全文塑造的整体景象。
    2、悟到构筑这种景象的基础──优美的语言。
    3、悟到作者在这种景象中所浸透的深情。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领略冬天济南的温暖与秀美。
    2、细心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3、感受《济南的冬天》所创造的意境之美,体会作者对冬日济南的深厚感情。
    【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查找各类资料了解老舍,了解冬天的济南,了解老舍与冬天的济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北中国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说,也可以引诗为证)
    ——奇寒、大雪、万物萧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同在北中国,济南的冬天却有着不同的景致。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老舍这位文学大家写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它温文尔雅的特点。(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本文写于1931年他在山东齐鲁大学任教时。他在山东呆了7年之久,济南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2、扫除障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济南 伦敦 暖和 着落 着急 髻 看护妇 镶 薄雪 水藻 贮蓄 澄清
    (2)响晴 温晴 安适 慈善 贮蓄 澄清 空灵 水墨画
    3、范读,要求:
    (1)在文中把“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圈出来,联系全文内容思考哪一个最能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为什么?
    (2)结合2、3、4、5段,在每一段用“冬天的济南像       ”,(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出文中冬日济南给你留下的印象。
    4、解决思考题(1)(2)。
    初一语文《济南的冬天》教案教学设计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8: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