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初一语文《贝壳》教案大全
范文
    《贝壳》通过对贝壳的描写,托物言志,说明了一个人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要认认真真、坚持不懈地去做,并能为后人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贝壳》教案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语文《贝壳》教案大全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把握行文的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描写的写作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情感与价值:
    领悟作者是借一枚贝壳来阐释的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四、教学重点:
    把握行文的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的。
    五、教学难点:
    准确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如何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六、教法选择:指导阅读法 讲授法
    七、学法指导:读议结合
    八、教学准备:多媒体播放画面(碧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贝壳特写;配乐:葫芦丝)
    九、教学过程:
    (1)所有的岁月都已变成/一篇虚幻的神话任它/绿草如茵 花开似锦/也终于都要纷纷落下/在坠落的昏眩里/有谁能给我一句满意的解答 (摘自《无怨的青春?距离》)
    (2)我喜欢回顾,是因为我不喜欢忘记。我总认为,在世间,有些人、有些事、有些时刻似乎都有一种特定的安排,在当时也许不觉得,但是在以后回想起来,却都有一种深意。我有过许多美丽的时刻,实在舍不得将它们忘记。(摘自《成长的痕迹?回顾所来径》)
    (3)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摘自《生命的滋味》)
    (二)、展示目标、明确任务。(多媒体展示,具体内容同上“三”)
    教师提出讨论题:
    (1)贝壳的特点是什么? (精致、可爱、珍贵)
    (2)古人用贝壳做钱币的原因?(它是坚硬、精致、小巧的艺术品。)
    (3)你看到贝壳时,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向身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提2-3名学生回答。)
    (4)“在我手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中“实在”一词怎么理解?( 确实,作者对坚硬又精致的贝壳由衷的赞美之情。 )
    初一语文《贝壳》教案大全二
    教学目标:
    1.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
    2.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的写作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
    3.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来阐释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教学重点:
    把握行文思路,懂得作者是怎样借“贝”言“理”。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借一枚贝壳来阐释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体验。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来一起欣赏几幅图片。图片中展示的是一枚枚未经雕琢、美妙绝伦的贝壳,在生活中我们也曾见过贝壳,而有这样一位细心的作家,从小小的贝壳中有了独到的感悟,她就是席慕蓉。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席慕蓉眼中的贝壳,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0页。
    二、预习检测
    1.全班齐读。
    2.快速浏览课文,找学生说出本课需掌握的重点词语。
    明确:淘洗(táo)卑微(bēi) 固执(zhí)
    一丝不苟:苟,随便,马虎。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
    徐思慧《贝壳》教学设计多音字: ké(贝壳)
    壳
    qiào(地壳)
    三、整体感知
    1、师范读一、二自然段,学生思考:席慕蓉捡到的是怎样的一枚贝壳?
    (明确: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复杂图样)
    2、这么美的一枚贝壳里,曾经又居住着什么样的生命呢?这让席慕蓉不禁加深了思考,请全体女同学一起朗读第三自然段,并思考这个问题。
    (明确:就是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却有着如此美好的居所,让这个生命变得不一样。)
    3、请全体男生一起朗读第4到6自然段。
    席慕蓉在感叹贝壳生命短暂却美好的同时,她想到了自己,比贝壳有着更长时间和更多空间。
    那么在她看来,又应当怎做呢?
    (明确:用自己的能力来把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重点赏析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作者在结尾处所说的“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同桌交流讨论)
    明确:“固执”,在这里是个贬义词,在这里理解为执着,表现的是作者由贝壳的普通而卑微的生命联想到应丰富自己的生命的坚定信念。
    “简单”,表现了作者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只想像贝壳一样塑造一种美丽的形象,渴望一种感动。
    五、启发探究
    1、走进席慕蓉,体会作者是如何保持一颗固执又简单的心?
    学生介绍:《我眼中的席慕蓉》
    “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
    初一语文《贝壳》教案大全三
    《贝壳》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新增的一篇自读课文,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按照新课程标准去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感悟人生,现将上课情况简介如下并略做评述。
    一、课堂教学主要步骤:
    1、教师向学生简介作者席慕容,饱含感情的朗读两首席慕容的抒情短诗,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导入《贝壳》一文的教学。
    2、教师范读课文,多媒体配乐(葫芦丝)和画面(碧蓝的大海、金黄的沙滩、贝壳特写)要求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3、学生齐读课文,发现自己最喜爱的句子。要求:注意朗读速度(舒缓),配乐。
    4、师生共同品读1、2两节,学生体会贝壳的外形特点,学生结合课文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的外形;教师提出讨论题:你看到贝壳时,你想到了什么?(此时,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向身边的同学谈自己的想法,教师提2-3名学生回答。)
    5、分别抽学生美读3、4、5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来(找6--8名学生站起来读,其他学生先后对上述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
    6、启发学生找感受最深的语句,教师和学生一起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经过学生品赏,一致认为以下两句最感人:
    (1)贝壳中生命所留下来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他制作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2)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
    7、围绕上述两句学生畅所欲言,感悟人生,升华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初一语文《贝壳》教案大全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5: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