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
范文 |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那么关于六年级的数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数学六年级下册的知识点 一、分数乘法 (一)分数乘法的意义: 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65×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4×3/8表示求4的3/8是多少.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尽量约分,不会约分的就不约,常考的质因数有11×11=121;13×13=169;17×17=289;19×19=361)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 (三)、 乘法中比较大小的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即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1、画线段图:(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一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2、找单位“1”: 单位“1” 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3、写数量关系式的技巧: (1)“的” 相当于 “×” ,“占”、“相当于”“是”、“比”是 “ = ” (2)分率前是“的”字:用单位“1”的量×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20,甲数的1/3是多少?列式是:20×1/3 4、看分率前有没有多或少的问题;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甲数是50,乙数比甲数少1/2,乙数是多少? 列式是:50×(1-1/2) (比多):单位“1”的量×(1+分率)=具体量 例如:小红有30元钱,小明比小红多3/5,小红有多少钱? 列式是:50×(1+3/5)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 一个数×几倍; 4、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一个数×几分之几。 5、求几个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几分之几×个数 6、求已知一个部分量是总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部分量的方法: (1)、单位“1”的量×(1-分率)=另一个部分量(建议用) (2)、单位“1”的量-已知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的部分量=要求的部分量 例如:教材15页做一做和16页练习第七题(题目中有时候会有这种题的'关键字“其中”)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一、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先找观测点;2、再定方向(看方向夹角的度数);3、最后确定距离(看比例尺) 二、描绘路线图的关键是选好观测点,建立方向标,确定方向和路程。 三、位置关系的相对性:1、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的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正好相等。 四、相对位置:东--西;南--北;南偏东--北偏西。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三、倒数 1、倒数的意义: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强调:互为倒数,即倒数是两个数的关系,它们互相依存,倒数不能单独存在。 (要说清谁是谁的倒数)。 2、求倒数的方法: (1)、求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2)、求整数的倒数:把整数看做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 (3)、求带分数的倒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 (4)、求小数的倒数: 把小数化为分数,再求倒数。 3、 1的倒数是1; 因为1×1=1;0没有倒数,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分母不能为0) 4、真分数的倒数大于1;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带分数的倒数小于1。 5、运用,a×2/3=b×1/4求a和b是多少。把a×2/3=b×1/4看成等于1,也就是求2/3的倒数和求1/4的倒数。 1、分数除法的意义: 乘法: 因数 × 因数 = 积 除法: 积 ÷ 一个因数 = 另一个因数 分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1/2÷3/5意义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是1/2与其中一个因数3/5,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分数除法比较大小时的规律: (1)当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 (2)当除数小于1(不等于0),商大于被除数; (3)当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 ]”叫做中括号。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二、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1,解法:(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用方程解答。 解:设未知量为X (一定要解设),再列方程 用 X×分率=具体量 例如:公鸡有20只,是母鸡只数的1/3,母鸡有多少只。(单位一是母鸡只数,单位一未知.)解:设母鸡有X只。列方程为:X×1/3=20 (2)算术(用除法):单位“1”的量未知用除法: 即已知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单位“1”的量。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例如:公鸡有20只,是母鸡只数的1/3,母鸡有多少只。(单位一是母鸡只数,单位一未知,)用除法,列式是:20÷1/3 2、看分率前有没有比多或比少的问题; 分率前是“多或少”的关系式: (比少):具体量÷ (1-分率)= 单位“1”的量; 例如:桃树有50棵,比苹果树少1/6,苹果树有多少棵。 列式是:50÷(1-1/6) (比多):具体量 ÷ (1+分率)= 单位“1”的量 例如:一种商品现在是80元,比原价增加了1/7,原价多少? 列式是:80÷(1+1/7)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 例如:男生有20人,女生有15人,女生人数占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列式是:15÷20=15/20=3/4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方法: 用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分数 即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 例如:5比3多几分之几?(5-3)÷3=2/3 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 ÷另一个数(比那个数就除以那个数),结果写为分数形式。 例如:3比5少几分之几?(5-3)÷5=2/5 说明:多几分之几不等于少几分之几,因为单位一不同。 5、工程问题: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合做多长时间完成一项工程用1÷效率和,即1÷(1/时间+1/时间),(工作效率=1/时间)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要5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0天完成,甲单独做要3天完成,三人合做几天可以完成?列式:1÷(1/5+1/10+1/3) 数学六年级下册必考知识点 1.比和比例的意义 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的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而比例的意义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叫做比例。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因此,比和比例的意义也有所不同。而且,比号没有括号的含义而另一种形式,分数有括号的含义! 2.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以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比值不变。用于化简比。 3.比例的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乘积等于两个内项的乘积。比例的性质用于解比例。 4.比和比例的联系: 比和比例有着密切联系。比是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它有两项;比例是研究相关联的两种量中两组相对应数的关系,所以比例是由四项组成。比例是由比组成的,成比例的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5.比和比例的区别 (1)意义、项数、各部分名称不同。比表示两个数相除;只有两个项:比的前项和后项。如:a:b这是比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个项: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a:b=3:4这是比例。 (2)比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意义不同、应用不同。联系: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 6.正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扩大或缩小几倍(AB的商不变时),则A与B成正比。反比例:若A扩大或缩小几倍,B也缩小或扩大几倍(AB的积不变时),则A与B成反比。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数学六年级下册基础知识点 分数除法是分数乘法的逆运算。 1.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 2.计算法则: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3.应用题: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 小技巧: (1)先找单位1。单位1已知,求部分量或对应分率用乘法,求单位1用除法。 (2)在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时要找准单位“1”的量,而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就是要求单位“1”的量。 (3)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式是: 单位“1”×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在具体解答时,用方程做,设单位“1”的量为ⅹ。 (4)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可以借助于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在画线段图时,先画单位“1”的量。 可以发现:当应用题中单位“1”已经知道时,就用乘法解;当单位“1”不知道,要求单位“1”时,要用除法解或列方程解。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