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
范文 |
期末考试是对我们前一阶段学习的全面检测,那么关于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仅供参考。 ![]()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0分) 1、 3.621.08的积里有( )位小数。 2、它是一个三位数,同时是2、3、5的倍数,它最小是( )。 3、 把5.0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再向右移动两位,结果是( )。 4、 比X的9倍多3的数是( ),12除以X的商减去5的差是( )。 5、我们的数学课本的封面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厘米。 6、( )5 = 3 / ( ) =( )/ 15 = 0.6 = 15( ) 7、在(24-3X)6中,X等于( )时,结果是0,等于( )时,结果是1。 8、分母是9的最大真分数是( ),分子是9的最大假分数是( ),它们的和是( )。 9、在( )里填上、、=号。 ○ ○ ○ ○ 110.8 ○ 11 二、我会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 1、 如果一个数的各个数位上的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是3的倍数。 ( ) 2、 一只开口朝上的杯子翻转10次后,朝上的可能性是1/2。 ( ) 3、 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上4,分数的大小不变。 ( ) 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但1 是最小的.自然数。 ( ) 5、 3 0.6=5,所以3是0.6的倍数。 ( ) 三、直接写出得数(本大题共6分,每题1分。) 1.80.4= 0.630.7= 40.25= 0.464.6= 30.3= 5.43+1.47= 四、我会选(选一个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10分。) 1、13的商是( ) A、纯循环小数 B、混循环小数 C、无限不循环小数 D、无法确定 2、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是( ) A、两个三角形 B、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C、两个平行四边形 D、两个直角三角形 3、一根绳子的1/4与1/4米比较,长一些的是( ) A、1/4米 B、一根绳子的1/4 C、一样长 D、无法确定 4、以下各数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的是( ) A 、1 B、3 C、6 D、9 5、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两个三角形 B、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 C 、两个平行四边形 D、两个直角三角形 五、怎样简便就怎么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六、我会解方程。(每小题3分,共12分) 5X+3X=64 X-0.85X=30 8(X-1)=9.2 3X+7X+2.6=74 七、你会计算希望学校校园内已绿化的地方(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5分) 八、在下图中,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请在下面的方格中分别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各一个。(你会画吗?好好想一想) (4分) 九、我会解决问题(前1--4题每小题4分,第5题5分,共21分。) 1、希望小学二(1)班同学做广播操,每行18人或12人都正好是整行,这个班最少有学生多少人? 2、五(2)班学生在为灾区献爱心活动中捐书129本,其中男生捐书78本,剩下的是女生捐的。男生捐书的本数占全班捐书总数的几分之几?女生捐书的本数占全班捐书总数的几分之几? 3、甲、乙两名干警同时从派出所分东、西两路追捕逃犯。甲开车以80千米/时的速度前进,乙骑摩托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经过几时两人相距700千米? 4、 王老师的钱包里有2元和5元的纸币共18张,总共54元。2元和5元的纸币各有多少张? 5、 设计活动方案。 在一个盒子里放入若干粒形状与大小完全相同的黑、白围棋子,使得从盒中摸出一粒黑棋子的可能性为1/4。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 1、4 2、30 3、50.7 4、9X+3 12 X-5 5、500 6、3 5 9 25 7、6 8、8/9 9/1 9 8/9 9、 二. 1、 2、 3、 4、 5、 三. 0.72 0.9 1 0.1 10 6.9 四. 1、A 2、B 3、D 4、D 5、B 五. 1、2/3 2、0 3、2 1/6 4、1/24 六. 8 200 2.2 7.14 七.S梯=(4+10)52=35(平方厘米) S平=33=9(平方厘米) S绿化=35-9=26(平方厘米) 八.(略) 九. 1、2233=36(人) 2、129-78=51(本) 78/129=26/43 51/129=17/43 3、(80+60)X=700 X=5 4、解:设5元的有X张。 5X+(18-X)2=54 X=6 18-6=12(张) 5、(略)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探索小数乘法、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3.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4.理解简易方程的意思及其解法; 5.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学习难点: 1.能正确进行乘号的简写,略写;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的定位,乘得的积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 3.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4.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5.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 6.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三、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41.7、25.3、0.23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4.33……3.1415926…… (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3.555……0.0333……12.109109……;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3.99……的循环节是“9”,0.5454……的循环节是“54”。 9.循环节: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把循环小数写成个别项与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后可以化成一个分数。 10.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1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1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13.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4.解方程: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15.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意义:用方程式去解答应用题求得应用题的未知量的方法。 16.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题中的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列方程,解方程; (4)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17.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 (1)综合法 先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再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已知到未知。 (2)分析法 先找出等量关系,再根据具体建立等量关系的需要,把应用题中已知数(量)和所设的未知数(量)列成有关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这是从整体到部分的一种思维过程,其思考方向是从未知到已知。 18.列方程解应用题的范围: 小学范围内常用方程解的应用题: (1)一般应用题; (2)和倍、差倍问题; (3)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 (4)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5)比和比例应用题。 19.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底×高(推导方法如图);如用“h”表示高,“a”表示底,“S”表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则S平行四边形=ah 20.三角形面积公式: S△=1/2__ah(a是三角形的底,h是底所对应的高) 21.梯形面积公式: (1)梯形的面积公式:(上底+下底)×高÷2. 用字母表示:(a+b)×h÷2 (2)另一计算公式:中位线×高 用字母表示:l·h (3)对角线互相垂直的梯形:对角线×对角线÷2. 小学生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中一部分学生爱学习,愿动脑,考虑问题有一定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基础知识较好,思维比较发散,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这对于我的复习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不尽人意。不善于学习,不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自己控制能力不够,注意力不集中。基础知识较差,口算、笔算水平,无论速度上还是正确率上,都有待提高;学习方法上,更要进一步去指导,他们面对问题,只知道生搬硬套,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这样就形成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因此,复习时要抓好两头,既要补差,又要注重培优。比较薄弱的地方还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及计算的准确性方面,这也是我复习时主攻的重点。 二、复习目的 1.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进一步提高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通过练习,使学生的计算能力、数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以及应用意识等得到提高与发展。 3.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通过对本册内容的整理和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学期所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三、复习内容及目标 复习内容分为四部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综合与实践。 数与代数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2、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 3、经历整理与复习本册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 4、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将本册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将“因数与倍数”这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结合“练一练”,加深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5、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良好的情感态度。 空间与图形 1、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3、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统计与可能性 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问题的认识,能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3、能读懂一些用来表示数量关系的统计图表,能从图表中获取有关信息;能结合实际问题情景,学会分析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和分析能力。 4、体会可能性的大小问题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综合与实践:认识和了解“相遇问题”“鸡兔同笼”问题等,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经历结局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学习“方程”“枚举”、“假设”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形成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兴趣。 四、总复习时应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有关分数计算能力的培养。 3.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总复习中,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内容的应用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另外,也单独安排了一些联系生活实际的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复习措施 1.备课时注意进行区别比较,包括纵向、横向的比较。分析知识的意义性质、规律的异同,把各方面的知识像串珍珠一样连接起来,纳入学生的认知系统,便于记忆储存,理解运用。 2.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知识的缺陷、误区、理解困难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理解。复习课知识的覆盖面广、针对性和系统性要有机结合。 3.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动理清知识体系,分层、分类、分项,拉紧贯穿全册教材的主线。发现学生普遍不会的,难理解的,遗漏的要重点讲。善于把多方面知识进行综合复习,注意知识的多变性、包容性。在此同时,发动学生归类分项,发动学生出题,发动学生讨论,让学生去求异、联想、发散,主动探索,寻查知识点,从而形成知识框架。 4.认真设计好每节复习课所重点讲解的例题。每一节复习课要环环相连,每道复习例题要体现循序渐进。一道复习例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练习题设计要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体现质的飞跃,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及时批改,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做到知识天天清。 5.重点抓好补差工作。时刻关注这些学生,做到课上多提问,作业多辅导,练习多讲解,多表扬、鼓励,多提供表现的机会。另外,将课内课外补差相结合,采用“一帮一”的形式,发动学生帮助他们一起进步,同时取得家长的配合,鼓励和督促其进步。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