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原文及知识点 |
范文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原文及知识点 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如何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原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原文 时间:1999年8月21日 地点:北京大学季羡林家 季羡林:苗苗,现在你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问我答,好吗? 苗苗:好。 季羡林:那你就随便问吧。 苗苗:爷爷,您在《我的童年》里说,您小时候,感兴趣的是看闲书,您喜欢看《三国演义》,还能将《水浒传》里的绿林好汉的名字背得滚瓜烂熟。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儿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我都看。我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我觉得,应该写真事。 季羡林:嗯,你再说说,从技术上讲,怎么才能写的通顺呢? 苗苗:得多看点儿课外书。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苗苗: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我记住了。爷爷,有人让我妈妈赶快给我找一个好外语老师,说过了12岁再学外语就永远也说不准了。爷爷,您会那么多种外语,您说,他们说得对吗? 季羡林:倒不一定是12岁,当然早学比晚学好。学外语的发音跟母语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地方的人口音太重,学起来就困难。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起码的要求。近出了一本书,鼓励小孩背诗。我提个建议,应该再出一本散文集,从《古文观止》里选,加点儿注。小时候背的,忘不了。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哟。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知识点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作者苗苗与北大学者季羡林就读书的话题展开的对话。 中心思想: 表现了季老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和深深的关爱之情。 对话好词 1.绿林好汉: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 2.滚瓜烂熟:象从瓜蔓上掉下来的瓜那样熟。形容读书或背书流利纯熟。 3.能文能理:什么都会。 4.中西贯通:中西都会。 5.古今贯通:从古到今什么都懂。 6.偏科:指在学习学校文化课程中,某一门或者几门功课成绩特别好或一般,同时剩下的功课成绩特别差或较差。 7.贯通:①全部透彻地理解领悟。②首尾连接畅通。 8.鼓励:激发,勉励。 9.随便∶不加限制;不受拘束。 10.拘束:过分约束;束缚。 11.通顺:不具有逻辑或语法错误,阅读起来顺畅的[文章等]。 12.别扭∶彼此意见不投合。亦指争执之事。 17.喜欢∶喜爱。 17.困难∶处境艰难。 17.容易∶可能性大。 16.重要:具有重大影响或后果的;有很大意义的。 17.鼓励:鼓动激励,勉人向上。 18.压制∶强力限制。 对话好句 1.喜欢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后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 2.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3.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 4.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起码的要求。 5.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默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重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继续开展关于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学习准备】 准备材料《我的童年》,学生人手一份;课前搜集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各组交流一下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 2、准备好课前发的材料: 阅读《我的童年》,谈一谈读后的感受。 3、比较一下《我的童年》和《窃读记》的异同。 4、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采访一下这位德高望重、酷爱读书的老爷爷,听听他对读书的见解。(板书课题) 二、做采访准备 1、说一说自己想采访的感兴趣的读书问题: (教师做好记录) 2、讨论一下在采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礼貌问题、作记录问题……) 三、读课文,找到自己的答案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在季老的话语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 三、感悟课文内容 1、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 ⑴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⑵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⑶进行古诗文积累。 2、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我们在访问爱读书的人时,用这样的记录方式就很好。希望同学们把我们的读书活动继续进行下去,开展得丰富多彩。 3、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才能成才的内容。 四、个性阅读,独特见解 1、在小组内就感兴趣的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还可以提出与文中人物不同的见解。 2、形成小组意见全班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得到启发。进一步感受阅读的乐趣,明晰健康成长的要求。 3、谈谈你对闲书的认识。 五、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 1、同位俩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 2、两名学生分角色一问一答。 3、全班对于他俩的读进行评价,说出理由,如: “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从中可以看出季羡林老先生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说得形象生动,听来如临其境。 “爷爷,我和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有一回上数学课,我低着头看《水浒传》,一边看,一边背一百单八将的座次,结果被老师发现了。爸爸知道这件事后,头一回打了我,虽然一点都不疼,可打那次以后,我再也不看《水浒传》了。”从话语中可以感觉出苗苗的童稚与可爱。 “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对下一代青年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 …… 六、学技巧,指导综合性学习活动 通过读这篇文章,说一说进行访谈活动还应注意些什么。 七、辩论 对课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闲书、学生偏科、背两百首诗和五十篇古文多不多;如果你想学好语文,先爱上阅读等问题进行辩论,说出自己的见解。 八、拓展 1、调查一下本班同学阅读的书目。 2、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并做一份访谈记录。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练习题 【预习提示】 阅读课文,填空: 季羡林小时候读的闲书有:、 、。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汉字。 ɡǔnɡuālànshúzhǔzhānɡpéiyǎnɡɡǔlì ()()()() lùlínhǎohàncǎifǎnɡtōnɡshùnpiānkē ()()()()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曾经(cénɡzēnɡ)宝藏(cánɡzànɡ)绿林(lùlǜ) 曾祖父(cénɡzēnɡ)藏起来(cánɡzànɡ)绿地(lùlǜ) 背书(bèibēi)水浒传(chuánzhuàn)传达(chuánzhuàn) 三、圈出句子中的错别字,改正后依次写在括号里。 1、他喜欢数学,语文不行,扁科。() 2、爷爷,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再喜欢看闲书。() 3、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才是21世记的青年。() 4、"苗苗你说说,文章怎样才能写好呢?""我觉得,因该写真事。"() 四、按要求将下列书籍分类。 《古文观止》《安徒生童话》《朝花夕拾》《施公案》 《三侠五义》《水浒传》《格林童话》《三国演义》 1、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散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我跟您太像了,我也喜欢看闲书。()2、粮仓里堆的谷好像一座小山。() 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急切真切 1、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地感受到时间的重要。 2、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地寻找昨天看过的那本书。 因为因此 3、进来看书的人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4、雨下得越大我越开心,()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 七、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只有……才……不但……而且……如果……就……虽然……但是…… 1、我们()要学习语文,()要学好其他各门功课。 2、()爷爷已有七十多岁了,()身体仍很硬朗。 3、()我们从小不发奋学习,老了()后悔莫及。 4、我们()现在发奋学习,将来()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季羡林:喜爱语文当然好,但语文要好,数学也要好。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一定要学好数学。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才:A有才能的人;B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C表示强调所说的事。 (1)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2)选的都是高才生。()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培养--() 3、季羡林爷爷要求21世纪的青年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贯通的人才。 【拓展运用】 1、季羡林对少年儿童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背诵要求,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堂上不听老师讲课而自己看闲书行吗?闲书应该在什么时候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略 二、略 三、1扁(偏);2再();3记(纪);4因(应)。 四、1《施公案》《三侠五义》《水浒传》《三国演义》;2《古文观止》《朝花夕拾》;3《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五、1×;2√。 六、1真切;2急切;3因此;4因为。 七、1不但而且;2虽然、但是;3如果、就;4只有、才。 八、1、(1)B;(2)A。2、喜爱、培育。3、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