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
范文 |
学习数学能使人们更合乎逻辑、更有条理、更严密、更精确、更深入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仅供参考。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 ![]() 完整版请移至官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查看下载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则运算)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 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9. 0不能作除数。 10.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 任何数除以0都得0。(×)因为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知识点(观察物体)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第三单元知识点(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 “-”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2. 另两种简便方法: (1)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 第四单元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 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20元5角8分 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1.32千克=(1320 )克 (58 )厘米=0.58米 1千克=1000克 1米=100厘米 高→低 低←高 1.32×1000=1320克 0.58×100=58厘米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7450米=(7.45 )千米 (9.02)吨=9020千克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低→高 高←低 7450÷1000=7.45千米 9020÷1000=9.02吨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 10 (保留整数) 9.953≈10.0 (保留一位小数) 9.953≈9.95 (保留两位小数) 23.4395≈23.440 (保留三位小数) 18. 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 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 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 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 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 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亿位,它是()位数,一个九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2、3000524000读作(),四舍五入到万位是()。 3、0.06里面有()个千分之一,4个0.001是()。 4、三位小数精确到0.01时的近似数是2.37,这个三位小数最大是(),最小是()。 5、0.82表示把()平均分成()。 6、把4.85的小数点去掉,它的值扩大()倍,把560()是0.056。 7、9千米62米=()千米 6.74吨=()吨()千克 0.073公顷=()平方米 98分=()时()分 3个月=()年()个月 8、把2.38吨、238千克、2吨83千克、3.082吨,2400千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9、在8016,785中,()能被()整除。 10、在1984、1905、2000年,2002年,1900年中()是闰年,()是平年。 11、一列火车从下午2时40分开出,到第二天上午8时10分到达,共行了()时()分。 二、判断。 1、2小时35分是235分。() 2、100年是一个世纪。() 3、8.007读作八点零零七,表示八又百分之七。() 4、5.994保留两位小数是6.00。() 5、把7809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780.94万。() 6、把5.007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000倍,这个数就是500.7。() 7、9与9.00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不同。() 8、把6.9改写成三位小数是6.009。() 9、把0.065万改写成整数是650。() 10、80.09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比原来减少了9倍。() 三、选择。 1、15.9954保留两位小数。() A、15 B、16.00 C、16 D、15.99 2、4吨600千克+3吨80千克,用小数计算是()吨。 A、4.68 B、7.68 C、8.4 D、7.14 3、把7改写成千分之一作单位的数是() A、7000 B、7.0 C、0.007 D、7.000 4、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 A、缩小10倍 B、大小不变 C、扩大10倍 D、扩大1000倍 四、计算。 1、直接写得数。 0.29100 51000 19+019 423-(100+23) 170100 320100 90-26-13 0.561001000 0.261000 2499+24 38-25+12-25 5001001000 2、简便计算。 43101 783-(183+240)-160 149-37+51-33 2532125 8127+3719 1215+1208.6-12 3、脱式计算。 912412+(200-132613) 1340067+248175 5.672-2.304+6.5 100-0.09+234.6 4、求未知数x。 x8=104 (12+24)x=72 5、列式计算。 (1)18个65减去23的12倍,差是多少? (2)76去除6460的商,加上3个102,和是多少? (3)甲数增加4.7后,比乙数多6.3,已知乙数是3.5,求甲数。 五、应用题。 1、为美化校园,学校运来月季花135盆,运来的菊花比月季花的2倍还多18盆,学校运来月季花和菊花一共多少盆? 2、某农场计划收割882公顷小麦,前2天平均每天收割96公顷,其余的每天又多收19公顷,前后一共用多少天收割完? 3、妈妈用355元买了2件上衣和几条裤子,每件上衣80元,比裤子贵15元,买裤子多少条? 4、100千克的黄豆可榨油15千克,5吨800千克的黄豆可榨油多少千克? 5、一间会议室,用边长20分米5厘米的方砖铺地,需300块,这间会议室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某手表厂去年平均每月生产手表375块,今年8个月的产量等于去年的产量,照这样计算,今年的产量将达到多少块? 7、学校买来6张办公桌和14把椅子共付2154元,每张桌子比每把椅子贵109元,每张桌子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3)班共有学生36人,通过在校三年半的学习,多数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将继续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注意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追求学生各项素质和全面协调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1)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 有关四则运算的顺序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有关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重点学习含有两级运算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列出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打下基础;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的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3)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 (4)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学习应用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5)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和"小管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 四、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是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也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情感态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在教学中要处理好: 1、重视基础,处理好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2、注重练习设计,处理好实与活的关系。 3、鼓励创新,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 4、注重实践,处理好学与用的关系。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