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
范文 |
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所以认真学习数学是很有必要的。 并且在学习其余学科中数学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小学三年级人教版数学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1、毫米: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英文缩写MM。 1毫米=0.1厘米; =0.01分米; =0.001米; =0.000001千米 2、.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长度单位,符号为:cm.,1厘米=1/100米。 1厘米=10毫米 =0.1分米 =0.01米 =0.00001千米 . 3、分米: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0.0001千米(km)=1分米 0.1 米(m) = 1 分米 10 厘米(cm) = 1 分米 100 毫米(mm) = 1 分米 10 分米= 1 米(m) 0.1 分米 = 1 厘米(cm) 0.01 分米= 1 毫米(mm) 4、千米:千米又称公里,是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国际标准长度计量单位,符号km。 1 千米(公里)= 1,000 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 毫米(公厘) 5、吨: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 6、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把和放在等号(=)之后。例:1、2和3之和是6,就写成︰1+2+3=6。 7、加法各部分名称“+”是加号,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是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是和。 100(加数)+(加号) 300(加数) =(等于号) 400(和) 8、加法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 (2)加法结合律:a+b+c=a+(b+c) 9、减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将一个数或量从另一个数或量中减去的运算叫做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10、减法的性质: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1、验算:算题算好以后,再通过逆运算(如减法算题用加法,除法算题用乘法)演算一遍,检验以前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 12、验算的作用:验算能够有效地检查出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但对解题思维上的错误无太大用处,通过验算(用结果来推导条件)所得的数据与原数据比较来建议运算是否正确。 13、四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四条线段依次首尾相接围成的封闭的立体图形叫四边形。由凸四边形和凹四边形组成. 14、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15、周长: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周长的长度因此亦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 16、估计:根据情况,对事物的性质、数量、变化等做大概的推断。 17、余数:在整数的除法中,只有能整除与不能整除两种情况。当不能整除时,就产生余数,取余数运算:1.指整数除法中被除数未被除尽部分。 例如27除以6,商数为4,余数为3 18、余数的性质:余数有如下一些重要性质(a,b,c均为自然数): (1)余数小于除数。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9.秒: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秒(second)是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符号是s。 20、分:时间单位,等于1/60小时,或60秒 21、乘法: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22、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00(积) 23、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当做除法来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为用分数表示。 24、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中间的一条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做分子,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读作几分之几。 分数可以表述成一个除法算式:如二分之一等于1除以2。其中,1 分子等于被除数,-分数线等于除号,2 分母等于除数,而0.5 分数值则等于商。 25、分数由来分数在我们中国很早就有了,最初分数的表现形式跟现在不一样。后来,印度出现了和我国相似的分数表示法。再往后,阿拉伯人发明了分数线,分数的表示法就成为现在这样了。200多年前,瑞士数学家欧拉,在《通用算术》一书中说,要想把7米长的一根绳子分成三等份是不可能的,因为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数来表示它.如果我们把它分成三等份,每份是7/3米.像7/3就是一种新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分数。 26、可能性:可能性是指事物发生的概率,是包含在事物之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趋势的量化指标。 练习题 一、填空。 1、一枚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 );一辆小轿车每小时行80( ); 小明身高是124( ),体重是36( ); 2、在加法算式里交换加数的位置,( )不变。 3、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 )小。 4、小华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7:35到校,他应当在( ):( )前从家出发。 5、笔算万以内加、减法时,一定要将( )对齐,再相加、减。 6、一个正方形苗圃,周长是60米,边长是( )米。 7、用一根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长是8厘米,宽是6厘米。这根铁丝长( )厘米。 8、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个小格。分针从6走到9,是( )分钟。 9、一个星期有7天,9月份有30天,是( )个星期零( )天。 10、2000千克=( )吨 5千米+2000米=( )米 5时=( )分 11、在○里填上“>”“<”或“=” 990克○1千克 7分○70秒20厘米○2分米 1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 )<20 7×( )<59 ( )×6<40 二、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一头蓝鲸重50千克。 ( ) 2、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1。 ( ) 3、19÷3=5??4 ( ) 4、一个正方形木框拉成一个长方形后,周长变小了。( ) 5、秒针在钟面上走一圈是一小时。 (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操场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了2圈后,还差( )米是1千米。 2 ①800 ②200 ③600 2、□÷7=4??□这道题的余数最大是( ) [①6 ②7 ③8] 3、第一节课下课的时间是8:40,第二节课上课的时间是8:50,课间休息( )①50分钟 ②40分钟 ③10分钟 4、下图中,甲的周长( )乙的周长①大于 ②小于 ③等于5、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4台重6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 [①超载 ②没超载 ③正好] 四、计算 1、口算。 32÷8= 60÷7= 900-80= 27+9= 7×9= 28×2= 14÷3= 72-36= 300+921= 4000+2000= 2、竖式计算。(前两道题要验算) 658+276= 700-537= 73÷9= 404-186= 58÷8= 438+462= 五、解决实际问题 1、一支蜡笔原来有8厘米,现在用去了5毫米,这支蜡笔还有多少毫米? 2、买一个玩具机器人要用9元钱,50元钱可以买几个这样的机器人,还剩多少钱? 3、某小学有男生657人,女生569人。 (1)该小学一共有学生多少人?(2)女生比男生少多少人? 4、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周长是30米,长是8米,宽是多少米?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学习方法 ,快来学习学习吧! 1、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前提。 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凸显出其重要性。我们常常发现如果现实中我们对哪门课程有兴趣,那我们就会投入极大的热情,锲而不舍地想要钻研它,有强烈获得这种能力的愿望。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要抓住这一点,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 2、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最终目的是要能运用数学,而这种思想要让学生从小就要懂得,而且从小就要学会应用,这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是获得学习能力的关键。 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所以他们学 起来很吃力,当学习方法运用自如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学习能力,所以,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任何题型都有特定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老师会让学生做到以下几步; (1)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已知和未知。 (2)画图,小学生需要画图,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还是以直观为主,所以画图对他们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列出数量关系。(以口头分析数学量关系为主,说出每一步求什么) 这是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又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形成。 现实生活中,我们观察到有人学习数学学的很快,有人却学得既慢又辛苦,原因何在?关键是有没有获得数学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怎样学习的能力,就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概括化了的经验 4、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学习能力的途径。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 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数学方面,学习习惯大致包括:(1)认真听讲,独立思考;(2)仔细观察,用心去记;(3)规范地写,准确地算;(4)及时检查,调节思路。 小学三年级是个关键期是一个转变期,数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我们要以美的感受,以极大的热情引领孩子进入数学之门,让孩子产生兴趣,真正想要掌握数学的学习能力。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多数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上能认真听讲,积极思维,课后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及时改错。但也有少数学生惰性强,课上不动脑筋思考问题,写作业效率低,不能主动及时改错。 二、主要复习内容: 1、位置与方向2、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3、统计4、年月日5、两位数乘两位数6、面积7、小数的初步认识8、解决问题9、数学广角。 三、复习目标: 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措施 首先要全面了解和分析本班学生的掌握各部分内容的情况。针对本班实际情况有的放矢,有点有面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 1、计算部分: a、口算:坚持经常练,每节课都安排3、5分钟时间练,练习的方式尽可能的多样,如听算,视算,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同时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运用。 b、乘除法计算:先要复习计算法则以及应注意的地方,重点讲解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题目。 2、解决问题部分:着重引导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并联系、对比结构相似的题目,让学生看到题目的条件。问题变化时,解题的步骤是怎样随着变化的。 3、计量单位部分:多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它们的认识和运用。 4、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要加强关注程度,多进行思想交流,并和家长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地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争取借助期末考试的压力,让这部分学生有所进步。 5、注意针对学生复习过程实际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习计划。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