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签的border 样式在浏览器中显示不出来的解决方法
  • 剖析标注HTML元素时class比id所具有的优势
  • Table显示你要显示的边框代码
  • 点击按钮文字变成input框,点击保存变成文字的实现代码
  • 关于table表格中的内容溢出布局方法
  • html的footer置于页面最底部的简单实现方法
  • 移动端网页大小自适应的实现方法
  • 如何实现textarea中获取动态剩余字数的方法
  • PHP-HTMLhtml重要知识点笔记(必看)
  • 举例讲解HTML中iframe和frame的区别
  • dedecms上一篇下一篇调用图片的方法
  • homespun
  • homestay
  • homestead
  • homesteaded
  • homesteader
  • homestead exemption
  • home-straight
  • home-stretch
  • home theater
  • home-theater
  • 黑河学院2014年末招聘资格审查通过人员名单
  • 2014年玉林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招聘工作人员聘用前公示(二)
  • 2014年玉林市图书馆招聘工作人员公告
  • 2014年景德镇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下属事业单位招聘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
  • 2014年景德镇市地下管网建设管理办公室招聘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
  • 2014年衢州江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招聘编外人员笔试成绩公布和面试有关事项通知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4年11月招考职员面试成绩公示
  • 2014年景德镇市白蚁防治管理所招聘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
  • 2014年衢州市常山县天马街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队招聘协管员拟录用人员名单公布
  • 2014年长沙市司法局星沙强制隔离戒毒所招聘2名医务人员启事
  • 标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范文
        小编在此整理了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您。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壹
        第一单元 除法
        2 判断商的位数:
        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
        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
        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如246÷6=(商是2位数) 。
        3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
        4 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
        除法的验算:
        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 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
        例:①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
        乙:176×6
        ②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
        乙:1584÷6
        6 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
        ①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②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200÷2÷4=200÷(2×4)。
        2
        第二单元 图形的运动
        1 轴对称图形:
        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 对称轴:
        对折后能使两边重合的线叫做对称轴。
        3 轴对称图形特点: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沿对称轴将它对折,左右两边完全重合。
        4 轴对称图形的有:
        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5 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条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
        6 既不是轴对称图形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有:
        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7 平移:
        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图形经过平移,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相等。
        8 平移的特征:
        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9 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①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②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平移)现象。
        ③妈妈用拖布擦地,是(平移)现象。
        ④自行车的车轮转了一圈又一圈是(旋转)现象。
        10 镜子内外的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3
        第三单元 乘法
        1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 口算乘法:
        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 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直接用两位数乘以整十数十位上的数,然后在乘积末尾加0即可。
        例如:23×50=? 先用23×5=115,再在115后面添0,得到23×50=1150。
        4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43×54=?
        5 估算:
        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估算时,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
        如: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乘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乘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6 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7 笔算乘法:
        先把第一个乘数同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8 相关公式:
        乘数×乘因数=积
        积÷乘数=另一个乘数
        9 运算顺序:
        先乘除,再算加减;
        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10 乘法计算规律:
        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若干倍,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例如:23×4=92,若23这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4扩大10倍,则积也扩大10倍,为920。
        4
        第四单元 千克、克、吨
        1 质量单位:
        吨、千克、克
        千克:称一般物品的质量或称比较重的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用kg表示;
        克: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用克作单位。用g表示;
        吨:称很重的或大型的物品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2 能说出常见物体的质量,或者为物体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
        小朋友的体重 30千克
        一本书重50克
        一头大象重12吨
        一个书包重12千克
        一个西瓜重5千克
        一个苹果重200克
        一袋大米的重为50千克
        一张纸重1克
        注意: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称较重物品用吨作单位。
        3 千克、克、吨之间关系:
        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吨可记作“t”,千克可记作“kg”,克可以记作“g”。
        公式可以记作1kg=1000g ,1t=1000kg。
        4 换算方法:
        把千克换算成克,就是在克数末尾添上3个0;
        8千克=8×1000=8000克
        3千克120克=3×1000+120=3120克
        把克换算成千克,就是在克数末尾去掉3个0。
        21000克=21÷1000=21千克
        4123克=4千克123克
        把吨换算成千克,就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13吨=13×1000=13000千克
        8吨60千克=8×1000+60=8060千克
        把千克换算成吨,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14000千克=14000÷1000=14吨
        15600千克=15吨600千克
        5 几种常见的称量工具:
        天平、台秤、电子称
        6 简单计算时需要注意:
        ① 认真读题,仔细审题;
        ② 在计算一般算式时,得数的末尾也应该写出单位名称,但不打括号。
        例:32千克×4=128千克;
        ③ 应用题在算式中要在得数后加括号,填上单位名称。
        例:一筐苹果重5千克,8箱苹果重多少千克?
        5×8=40(千克)
        5
        第五单元 面积
        1、面积定义: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认识面积单位:
        平方米 (m²) 平方分米(dm²) 平方厘米(cm²)
        3、面积单位的换算
        1平方千米=1000000 平方米
        1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 毫米
        1平方公倾=10000 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平方公倾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4、测量与比较
        ①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②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③ 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④ 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⑤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5、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
        已知周长求长:
        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
        已知周长求宽:
        宽=长方形周长÷2-长
        5、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
        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6
        第六单元 认识分数
        1、分数的意义: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占的份数作分子。
        认识几分之一: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认识几分之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2、比较大小的方法:
        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3、分数加、减法:
        ①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 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7
        第七单元 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1、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和表示:
        可以通过写“正”字或者画条形图的方式。
        2、信息应用:
        可以通过数据统计得到哪个选项得票最多或最少,从而决定该怎样选择。还可以知道任意两个选项的得票数量差。
        如何进行三年级的数学教学?
        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对于小学生由于年龄还小,自控能力不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他们只对讲故事、做游戏这些内容感兴趣,教师必须设法把干瘪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容易接受,而且要不断变换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才会更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听话的学生在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开展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生动语言,调节课堂气氛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要生动形象,具有激发性和感染力,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还要讲究轻重缓急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内容,抑扬顿挫的语调,富有美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配合适当的体态语言,以激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奕奕的眼神,有声的语言与无声的语言结合为主体语言,声情并茂,“一石激起千重浪”,波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感性共鸣,使学生与作者的感情沟通,引发学生的探求热情,使学生“感知”、“求知”,全身心地投入语文学习中,忘身于课文所展示的情景。相反,老师总是总结的方法,学生听得太多,投下去的石头也就不会产生多大的涟漪。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9/4 15: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