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
范文 | 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任何一门学科的知识都需要大量的记忆和练习来巩固。虽然辛苦,但也伴随着快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二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四边形的认识》知识点 长方形与正方形 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 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四边形,了解四边形的特点,并能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精神。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找出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四边形的特点对四边形进行分类。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 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二、复习内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万以内的加、减法。 4、克和千克。 5、图形与变换。 6、解决问题。 7、统计。 8、“找规律”。 三、复习要求: 1、知识要求: (1)表内除法。 a、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b、除法的意义。 c、用乘法口诀求商。 d、综合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万以内数的认识。 a、万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组成和大小比较。 b、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万”;相邻计数单位是十进关系。 c、生活中还经常用近似数进行交流。 (3)万以内的加减法。 a、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千、整百数加减。 b、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c、估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d、运用计算解决问题。 (4)克和千克。 a、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1000克=1千克 b、用秤可以称出物体的质量。 c、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5)图形与变换。 a、辨认直角、钝角和锐角。 b、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 c、辨认简单的图形在方格上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 (6)解决问题。 a、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找出生活中或情境图中的信息和问题。 b、根据信息和问题,综合运用加、减、乘、除计算可以解决问题。 c、有些问题一步计算就可以解决,又写要两步计算才能解决。 (7)统计。 a、了解统计的过程和意义。 b、会看、填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和一格表示物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会简单分析数据。 c、利用统计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 (1)通过基本概念的复习,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 (2)通过口算和笔算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应用题的复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