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
范文 |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优质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优质范文一 教材学情分析 本单元选取的素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发生在自己身上及身边的事例。例如:教学主题的例题就是选择的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活动,在练习八中安排了统计体育成绩,国家金牌取得的趋向,在后面的课后拓展中,让学通统计班上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以及让学生统计四年级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这些内容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且都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过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而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统计数据、分析数据进而一步一步的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或分析问题,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学习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统计以及单式统计表的制作、填写,在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一步步掌握理解复式统计表。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能在掌握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并掌握复式统计表。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了解复式统计表,并能正确的填写表格。 2、能根据统计表里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统计的过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 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对复式统计表结构的认识,数据的填写及分析。 解决措施:,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谈论等完成复式统计表。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解决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对数据进行简单的预测。 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已经能进行简单的统计,而且能进行制作、填写、分析单式统计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复式统计表。在学生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上,让学生体会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依据的理论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学习指导 2分钟 出示课件同学们阳光体育活动照片,并谈谈自己的爱好。 师:我们班的学生都喜欢哪项活动呢?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学生讨论 通过图片展示、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学生自主探究 10—15分钟 1、复习与铺垫。 (1)选择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师:在这六项活动中,现在想又快有清楚的知道我们班的学生最喜欢哪项活动,我们该采取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每位学生只能选一项活动。 集体讨论后共同决定采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老师协助学生现场组织,并进行统计。 (2)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 (3)分析数据 师:从两张表统计的数据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比较与体验 (1)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 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张表格统计的项目相同,但是统计的对象不同,数据也不同。 (2)制造冲突。 师提出一些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师:男生喜欢跳绳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男生喜欢足球的人数比女生多还是少? 学生回答(略) 师:解答上面的问题,同学们觉得方便吗? 生:两张统计表,比较起来有些麻烦,要是在一张表上就好了。 师:那怎样把这两张表的内容编成一张表呢?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将手中的两张表折一折、拼一拼。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创造”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将女生的表折去标题和第一行,对准位置放在男生的表格下面;将人数栏分别改为“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将标题改为“男、女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 教师出示复式统计表。 3、完善认知,揭题。 (1)根据表格内容,引出“表头” (2)引导比较:这张统计表与我们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点。 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让学生体验复式统计表在分析数据时便于比较和可整体把握的优越性。 (1)男生最喜欢的阳光体育活动是什么?女生呢? (2)男生喜欢哪项活动的人数最少?女生呢? (3)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4)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生配合调查班上学生参加阳光体育活动情况,并完成单式统计表。 学生通过探讨,对单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亲自制作复式统计表。 学生介绍经验。 通过对复式统计表中数据的分析,让学生体验其优点。 创设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热情投入到单式统计表的完成中去。 老师提醒学生,在统计过程中,“每人限选一种”,避免干扰因素的产生。 选择男女分开统计的 方式,可以很自然的引出复式统计图。因此,在教学中,分别按男、女生进行统计,利用两张但是统计表呈现数据。 首先,提出一个关键问题:“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引发学生对两个独立的统计表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发现可以用更加简洁的方式来表达。 学生通过探讨、操作等,逐步对两个但是统计表进行合并,制作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复式统计表的制作过程。 呈现合并好的复式统计表,并提问:“这个表包含那几项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复式统计表进行解读。尤其对分栏格(表头)进行详细讲解。 在复式统计表下提出这几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复式统计表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当堂训练 8-10分钟 1、第38页第一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有序的阅读复式统计表,进一步体验统计表的结构,体会表中所传递的信息 2、第38页第二题。 引导学生根据两个单式统计 表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进行数据分析,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通过本环节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回顾所学,积累经验 本课总结 3-5分钟 1、谈谈收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2、说说作用:到目前为止,我们学了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什么时候用单式统计表,什么时候用复式统计表呢? 3、课后拓展:让学生统计四年级二班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开展情况。 学生各抒己见 通过回顾本节课所学,想想运用的方法,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 课 板书设计 复式统计表 单式 复式统计表 单式 便于比较 丰富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讨论、观察的教学方法,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会认、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而且能对复式统计表里的信息做简单的分析。 不足之处:我在课堂上的语言组织能力还不够,老师的话语较多,较复杂。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小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优质范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对比活动,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会填写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的产生过程,并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及活动 1、咱们今天先算几道特殊的加法算式。 最后一条: 师:等于什么呢?很多人有自己的想法了,真不错,带着我们的猜想,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吧! 孩子们可以上课了吗?(上课) 二、 创设情境、了解新知 (一)出示数据,直入新课 1、师:孩子们,姜老师请了我班的两个小助手,他们帮我做了一项调查统计,并且分别制成了两张“单式统计表” 师:请看[边说边按课件]让我们静静思考、静静读懂它。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 [课件出示单式统计表] 三(2)班学生喜欢的活动统计表 2、回答问题,激发矛盾 师:孩子们,哪个活动是这两个班是喜欢的啊? 预设生[猜测]:玩电脑??或其他?? 师:咦,怎么会有不同的答案呢?(原来刚才三(1)班还没看清楚啊!) 师:那你希望老师把这两张表格怎么放就能一眼看出来呢? 3、逐步合并 (1)左右放置 (2)上下放置 (3)调整活动项目顺序放置 (4)去掉第二张表格的活动及项目名称推上去。 三(1)班学生喜爱的活动统计表 师:为什么可以这样并?(因为两张表的活动项目是相同的,所以可以去掉一张表里的活动项目,直接推上去) (3)交流讨论 师:[手指活动及人数一列]那么这些是不是都很合理了呢? 师:追问:你觉得这里不合理,你想怎样改呢? 同桌两人一张表格,咱们把它给填完整,把不合理的地方变得更加合理,比比看哪组做得又快又美观。 小学三年级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优质范文三 一、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1.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本单元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此外,教材在这儿还介绍了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平均数。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 本单元分为两小节,内容结构如下: 三、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1. 本册“统计”中认识横式统计图,与认识竖式统计图在其他要求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使学生对竖式统计图与横式统计图比较观察,更容易理解。 2. 安排的“简单的数据分析”这一节,除了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3.加强学生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意义的理解。 以前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上,而对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和作用很少提及。实际上,平均数作为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量数,是统计学中应用最普遍的概念,它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指标,教学时要注意体现这一点。例如,坐公共汽车时,身高在110厘米以下的儿童可以免票,这里的“110厘米”就是根据某一年龄儿童的平均身高得到的,体现了平均数在制定政策中的作用。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新知识点: 1、 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要求: 1、 通过对现实生活事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使学生学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能根据复式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建议: 1、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2、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作用。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时,就已经学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合理的预测,能初步理解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实际情景,使学生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例如,在做一项决策时,对已有的数据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其结果便能对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这就体现了统计的一个主要功能,通过有限样本的数据分析来推断总体样本的大致情况。 一课时 课题 复式统计表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 看书 踢球 看电视 画画 跳绳 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2、认识复式统计表。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学生完成后,提问:你能说出中国哪一届奥运会获得金牌数最多吗?俄罗斯金牌数最少的一届呢?美国获得金牌数在三个国家的排名分别是多少?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 四、思维训练 1、某书店2014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 蔬菜 鱼类 肉类 豆制品 总计 13 第一组 10 3 3 1 第二组 4 0 6 第三组 4 0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