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精选范文3篇 |
范文 | 2020年已经开始了,大家的人生也打开了崭新的一页。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精选范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盏、栏”等13个生字。 2.正确理解并读写“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汇集”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4.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学习课文的记叙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难点:感受大典的盛大场面。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一:音乐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绣红旗》,请同学们欣赏。 2.这首歌唱的是江姐和她的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绣红旗的情景。歌曲里有这样的歌词:“线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多少年多少代,今天终于盼到你,盼到你。”“今天”终于盼来了什么? 3.请知道的同学说一说,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4.江姐和战友们在敌人的监狱里,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心情万分激动,于是就绣起了五星红旗。他们盼的就是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那一天,就是1949年的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的。【课件1】开国大典 (板书:开国大典) 5.学生齐读课题,教师释题:“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那么开国大典就是为了庆祝国家的建立而举行的盛大而隆重的典礼。 6.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终于迎来了开国大典的那一天,请你们说一说,看到这四个字你的心情如何?(激动、自豪、欣慰、高兴、兴奋) 7.过渡:相信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开国大典”的那一天了。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根据老师给出的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活动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学习生字词。 A.出示生字词。【课件2】 B.分别指名读生字和词语,相机正音。 C.小组内互相介绍疑难字词,并分享识记方法。 D.理解疑难字词。 活动三:感知整体,梳理脉络。 1.过渡: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怎样才能把当时那种宏大的场面写出来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盛大的典礼写清楚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读后小组讨论。 【课件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给每个场面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哪几个自然段是描写这一场面的。 1.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点拨指导。 2.指名完成情况较好的小组介绍经验:说说自己的小组是怎样划分着这些场面的。(抓段首的中心句) 活动四:进入会场,感悟“盛大”。 1.请同学们读第1-4自然段,思考:从哪些方面能看出典礼的盛大?结合每个自然段分别说一说。 2.全班交流,明确: A.第一自然段:人数众多——总数达三十万人;到场人物地位重要。 B.第二自然段:会场大——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C.第三自然段:会场布置热闹喜庆。 D.第四自然段:群众急切、激动的心情。 3.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1)通过读,了解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 (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代表,有……) (2)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他们都来自哪里?(学生读相关的语句)(板书:群众进场) (3)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4)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5)想一想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人们的激动心情呢?谁来读一读? (6)教师评价,小结:读得很好,我听出了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 4.过渡:群众队伍中,许多人都是很早就往这儿赶。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已经……(学生接读) 活动五:巧设情境,总结升华。 1.下午三点整,毛主席走上主席台。现在,请同学们从屏幕上见证这一伟大的时刻。 2.听着毛主席庄严的宣告、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肯定有很多的感触、很多话想说,请写下来。 第二课时 活动一:复习回顾,衔接新课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的革命者英勇奋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2.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开国大典进行时的哪些环节?(入场——典礼——阅兵——游行) 3.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融入到天安门广场的群众队伍中去,去感受大典现场的气氛,去感受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 活动二:参加典礼,感受自豪。 (一)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6】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反应的语句,认真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二)试着把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 1. 自由读一读自己画出的部分。 2.同位相互读一读,评一评。 (三)分析语言,体会本文内涵 1.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谁先来把你的感受深的部分汇报一下? 2.品读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 【课件7】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读这段话,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哪句话感受到的? 预设: 生1:我从“爆发”“排山倒海”这两个词感受到人民群众热爱毛主席。 请你读一读,让同学们听出你的感受好吗?(生读) 生2:我从“一齐”一词也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主席的热爱。 师引导深入体会:“一齐”,就是不约而同,这是三十万人的“一齐”,这三十万人是由不同身份不同职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们组成的。这三十万人都想第一时间看见毛主席,所以,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的一刹那,立刻牵动了全场群众的心。作者用词是多么精准,一个“一齐”就表达了三十万群众对领袖热爱的不约而同。让我们用读来表达心中的那份欣喜和热爱吧! (2)同学们从“爆发、排山倒海”等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形象。那么,这些词语运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人们那种急切想见到毛主席的迫切心情) (板书:举行典礼) 3.品味第二个场面——典礼中,毛主席的庄严宣布(6、7自然段)出示: 【课件8】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自由读课文,读出感受,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2)从“欢呼”“欢跃”可以看出人们非常激动、兴奋。谁能说说人们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 (3)学生说,教师引导,(板书: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出示: 【课件9】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军侵华在南京大屠杀、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 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在血雨腥风中,坚强不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赶走了侵略者,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当家做主的人们怎能不欢呼、欢跃呢? (4)引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全场三十万人的欢呼还不足以表达全中国人民的兴奋吗?——学生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5)小结:如此宏大、壮观的场面作者用这样的句式,就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多么精当的场面描写!让我们把这样的文字铭记在脑海吧! 4.品读第三个场面——升国旗,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件10】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预设:(1)“站”,指人民当家作主。 (2)“肃立、 抬起头、 瞻仰”这些词语说明了人们都很郑重,很恭敬,心里都非常不平静,可能是眼前浮现出了战火硝烟中那些付出宝贵生命的英烈们。 (2)师评价,(板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引导:一个“站”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中国人民大家做主的姿态。以前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饱受欺侮和凌辱,不屈的中华儿女,拼死抗争,敢于血洒疆场,不惧马革裹尸,终于有了新中国的成立,所以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在那一刻,人们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引读第8自然段) 【课件11】PPT图片:红军爬雪山、过草地 杨靖宇 刘胡兰 5.品读第四个场面——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预设:“整整齐齐、完全一致”“钢铁巨人”“相等的距离”“相同的速度”,我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了解放军的威武雄壮。 我从“一字形”“人字形”这两个词中,看出了炮兵和空军的英姿。 (2)评价,引导: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你此时此刻也在天安门广场上,你也亲眼目睹了我人民军队的雄姿,再结合这些词语想一想,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出示: 【课件12】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你认为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阅兵式场面的壮观? (“不断地”“差不多”“喊哑了”“拍麻了”这些词语都表现出阅兵式的精彩。) (板书:阅兵式中) ②结合课文描述想象检阅时的令人鼓舞的场面。 ③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6.品读第五个场面——群众游行 (1)出示: 【课件13】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2)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板书:群众游行) (3)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 (4)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活动三:整体回顾,揣摩写法 1.大典的场面深深感染着你我,大典的盛况让亿万人民群众欣喜若狂。我们推感受到了大典那激动喜庆的气氛,感受到了毛主席那伟大的形象,我们为祖国骄傲。我们更加崇敬毛主席。 2.这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请同学们结合板书回顾一下这些场面描写的共同特点——集中写了毛主席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结合图来理解)。毛主席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伟大形象, 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2)我们在今后可以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文章。 活动四:推荐影片,课外拓展 教师引导:大典的热烈宏大场面和毛主席的伟大形象一定让同学意犹未尽,课下,请同学利用网络看一看《开国大典》的电影,直观地感受那精彩的场面。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精选范文二 教材简析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时间:第三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____而_____;为____而____;为____而______。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6开国大典 热爱、激动、自豪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 重点突出宣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有详有略 教学反思: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只顾得“授人以鱼”,忘记了 “授人以渔”,只引导学生写出梗概,没有告诉学生概括的方法以及要求, 所以有部分学生在写时,各部分之间缺少连接的语言。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精选范文三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理清课文描写的四个激动人心场面的相关小节;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能简要复述这几个场面。 2.能背诵课文第7、8节。 3.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能背诵课文第7、8节。 教学难点: 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揭示课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这就是开国大典。 2.板书课题,齐读。 3.理解"开国、大典"之意。(建立新的国家;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学习生字。 2.交流自己读资料的体会。 3.展示自己画的平面图,小组读第2节讨论。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己读读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哪个场面令你很激动? 2.交流读课文片段,要求读好。 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入引语,并随机板书 入场 典礼 阅兵式 群众 3.默读课文,找到与标题相应的小节。 交流。(1一4;5一10;11一13;14一15) 4.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先后顺序,记叙了这四个场面。引读。 我们先来读读开国大典进行时的盛况——"典礼"和"阅兵式"。 四、重点研读,简要复述。 1.开国大典包含了这些议程,出示。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毛主席宣布新中国政府成立。 ()毛主席宣读申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礼炮响起来。 ()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阅兵式开始。 默读课文5一10节,按顺序圈出有关词语。 2.讨论。(2、3、6、5、1、4、7) 3.加上必要的连接词,简要复述。 同桌复述;交流。 4.引读有关片段。 5.小结。(师:每一项议程的进行,都有激动人心的场面。因为那是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五、品词品句,感悟"隆重、规模宏大"。 1.观看资料片,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2.小组自学。 要求:自选一个场面描写的内容。 读读有关小节,圈出重点词。 小组配合有感情的朗读。 3.交流。 随机出示有关句子:(抓重点词理解,指导诵读)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象海上的波浪。 4.小结:这些句子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突出了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宏大的盛况,表达了群众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之情、热爱之情。 5.引读,读出感情。 6.如果你是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新闻记者,请将开国大典的过程写成一份通讯稿。 提示:客观地进行过程叙述。 简要的进行场面描写。 学生习作。 交流。 7.小结。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