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优质范文3篇
范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崭新的一年里,我们要继续努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优质范文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优质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
    
   

    学习“斗竹节人”游戏描写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   生活中话语里 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优质范文二
    教学目标:
    1、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课文故事情节。
    2、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体验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多种朗读方法体验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情感。
    目标制定依据.:
    1、教材分析:《竹节人》是一篇故事情节吸引人的记叙文,作者通过对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的喜悦与满足。文中有许多处描写竹节人游戏的精彩语言,斗竹节人的场面写得十分生动、引人入胜。
    在本单元的单元导语中明确提到:“阅读人生故事,要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体验作者在文中表达出的情感。
    2、学生分析:《竹节人》这篇文章的可读性较强,预初的学生对竹节人这个游戏虽然陌生,但有关游戏的内容总是他们喜欢的,感兴趣的。文章篇幅对于预初年级的学生而言还是比较长的,许多段落很短甚至只有一句话,这就要求学生读课文的过程中会分析归纳段意,从而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学生应该能找到文中那些描写斗竹节人游戏的精彩语句,但情感体验不够深入。六年级的学生喜欢朗读,但朗读方法还是比较欠缺的,这节课,我试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法去体验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开放式导入:
    你有过动手制作玩具的经验吗?想一想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1、环节1: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默读课文,熟悉内容。
    (2)填写表格,梳理文章事件及情感脉络。
    (3)小组交流,完善表格。
    (4)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整体感知课文,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小结: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像读这样篇幅比较长的记叙类文章,通过表格的方式梳理文章的层次、事件和人物的情感脉络会比较清晰的理出作者的行文思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环节2: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个别学生朗读8—19节。
    (2)课文标题是“竹节人”,从全文来看,我们斗竹节人(填空)
    (3)核心问题: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老师示范朗读9---19节,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注意老师读的语调、重音和节奏,圈划出相关语句。
    (4)组织同学们在班级交流。
    (5)交流后再读。
    (6)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读20---29节(老师收竹节人部分和老师斗竹节人部分)。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结: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我们都能感受到竹节人这个游戏给作者的童年带来无限欢乐。我们知道了在朗读中变化语调高低、节奏快慢、重读能表情达意的字词、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融入其中才能更好的体会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作业布置:
    完成语文练习部分1、2、4题
    板书设计:
    竹节人
    范锡林
    朗读方法
    语调
    节奏
    重音
    11---13
    17---18
    19、21
    附学案
    《竹节人》学案
    填写表格,梳理文章事件及情感脉络。
    提示:课文1---2节总领全文,从第3节开始写事。
    段号事件情感
    3-7自豪
    我们斗竹节人
    沮丧
    小小的怨恨
    老师斗竹节人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竹节人》教案优质范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颓、疙、瘩”等13个生字,会写“豁、凛、磕”等16个生字。会写“威风凛凛、疲倦、跺脚”等18个词语。
    2.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体会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
    3.能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4. 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重难点:
    1.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并能概括故事情节。
    2.难点:
    (1)通过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和教别人玩“斗竹节人”游戏的内容,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2)能讲述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自己童年玩具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童年》音频、微课《快乐的童年》、童年玩过的玩具图片资料、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童年》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你的童年都玩过哪些玩具?(生自由回答)你们想不想知道范锡林的童年玩过什么玩具?范锡林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非常聪明,就自己动手制作了一个竹节人的玩具。你瞧,(课件出示竹节人的图片)这就是竹节人,你们玩过吗?想不想知道怎么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看看,范锡林和小伙伴们是怎么玩的吧!生齐读课题:《竹节人》,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等掌握不认识的字,并标注读一读。
    2.以开火车的形式读生字,指名读生字。
    重点指导:风靡(mǐ)叉(chā)腿 金箍(gū)棒 窦(dóu)尔敦(dūn)俨(yǎn)然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豁、凛、雕、磕、跺、颓”。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豁”是左右结构,注意“害”“谷”,相互要结合紧凑。
    “凛”是左右结构,右边书写时要瘦一点写。
    “雕”是左右结构,左右书写时要紧凑一些。
    “磕”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边要小一点。
    “跺”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朵”,注意正确写法。
    “颓”是左右结构,左边下“几”最后一笔是提,右边的“页”要瘦一点最后一笔是点。
    4.趣味识字词
    (1)出示词语:
    威风凛凛 叱咤风云 弄巧成拙 虎视眈眈 赫赫伟绩 津津有味 全神贯注
    (2)指名读,正音。
    (3)开火车,练读。
    (4)做游戏巩固字词。
    a.“贴字”游戏: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找到和图片有关的生词。
    b.玩找字游戏:抽出生字,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到相应的卡片贴在黑板上。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学生感情饱满的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长句子注意停顿。
    如“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
    2.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同学们,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请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分享:
    根据学生的交流分享,概括为:
    ①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小时候,“我”和小伙伴自己做玩具,“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 第二部分(3-19自然段):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及玩法,突出了斗竹节人给“我”打童年带来的快乐。
    ③ 第三部分(20-29自然段):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我”和同桌在办公室外看到,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交流:
    师总结:《竹节人》讲的是作者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迷上
    竹节人和老师没收竹节人,我和同桌想从老师那里拿回竹节人,结果却看到老师也在玩竹节人,心满意足。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复习旧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竹节人》,谁能复述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回忆课文内容并复述。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作者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学习作者语言的夸张色彩和幽默诙谐,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二、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小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指南    
学习“斗竹节人”游戏描写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1)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关注课文内容。
    (2)生交流完成表格内容。
    师点拨:
    ①作者写“竹节人”制作指南时,可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关注如何制作“竹节人”的步骤内容。
    ②作者写教别人玩这种玩具“斗竹节人”游戏时,可采用仔细阅读和反复阅读的方法,关注“斗竹节人”游戏入迷的细节描写,体会传统玩具“斗竹节人”游戏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③作者在写老师没收“竹节人”玩具后的故事时,可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们有感情的大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思考: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引导学生从写作方法分析。
    学生交流:开篇直接点题“我”小的时候自己制作玩具,有一段时间我们迷上“斗竹节人”的游戏。
    (2)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这样开篇直接点出主题来写,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三)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2.请同学们快速阅读3-19自然段。
    学生找:第3自然段,用毛笔竿锯成寸把长一截……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课件出示:竹节人图片,及制作方法的字幕,让学生齐读。)
    (2)仔细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找“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学生通过“像”“黄河长江”两个关键词说出:作者运用了比喻和考张的修辞。这样写的好处是:把桌子上的裂缝比喻成“黄河长江”生动形象的写出豁口很大,也表现出课桌的破旧,语言幽默诙谐,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3)仔细阅读课文第17、18自然段。思考: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找:“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生交流:作者运用五个感叹号。
    师:引导学生谈出这样写的好处。(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仿佛一场激战即将开始,衬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表现出孩子们对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喜爱。)
    (4)反复阅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攒着”“跺脚拍手”“咋咋呼呼”来分析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引导谈出方法:作者运用了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通过这些细节描写,烘托出我们“斗竹节人”的入迷,表现出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师:采用分组读、齐读、师生合作读,来反复朗读,读出“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用声音表现出我们的入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四)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3.请同学们浏览阅读课文20-29自然段。
    思考:老师把“竹节人”没收后,怎么做的?你怎么看待老师的行为?
    师:引导学生关注老师没收玩具、玩玩具的内容,重点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正确看待老师的态度。
    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没收后自己玩竹节人了。我觉得竹节人得到老师的青睐,让我们感到自豪,同时也能感受到与老师志趣相近、心灵契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突出老师童心未泯,活泼亲切的形象。(意思对即可)
    三、开展活动,升华主题。
    1.播放微课《快乐的童年》拓宽学生的视野面。
    学生谈谈观看后的感想,也能介绍出一种自己童年入迷玩的玩具。表达出真情实感即可。
    2.引导学生介绍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你的老师是什么样的性格?和你发生过怎样的故事,令你难忘?选择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来讲。
    学习上? ?生活中? 话语里 心理上
    句式练习:学习上对我的细心引导……
    生活中对我的亲切关怀……
    话语里对我的鼓励支持……
    心理上我对老师的感激……
    四、巩固延伸,作业设计。
    1.推荐阅读:《你不是灰姑娘》。1985年范锡林获儿童文学优秀奖的作品。
    2.小练笔:写一篇有关老师的故事。
    (1)思考:竹节人是怎样制作的呢?
    师:引导学生用原文来回答问题。
    要求:(1)题目自拟。
    (2)能运用上本节课所学的修辞和描写等写作方法,给语言增添色彩。
    (3)记叙一件具体的事情,表达出真情实感。
    (4)书写认真,卷面规范、整洁、大方。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搜集童年玩过的玩具和资料图片,回忆美好的童年。运用《童年》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
    3.运用微课导学,再次回忆每个学生的童年趣事,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5 0: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