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精选教案范文3篇 |
范文 |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2020年迎接新挑战吧。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精选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精选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关于三国的故事,最著名的莫过于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大家都看过这本书吗?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些人物?(生自由讨论发言)听了大家的发言,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喜欢诸葛亮,谁能说说喜欢他的理由?(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也和诸葛亮有关。(板书课题)看了课题,大家有什么想问的吗?(草船借箭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借到了吗?怎么借的?)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来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你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着重指导: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生字,师指导正音。 (2)注意:“忌”的上面是“己”,不要写成“已”;“督”的下面是“目”,不要写成“日”。 (3)(出示生词)指定学生带读。 3.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描写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段落,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些什么。 起因(1~2自然段); 经过(3~9自然段); 结果(10自然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与诸葛亮约定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只箭,想借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 四、小结。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却将计就计,承诺三天就能办好。接下来,他如何在三天内成功造好十万支箭呢?且看下回分解。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会发生“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并初步了解了四个人物,那么,请你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给故事中的四个人物进行排名,你觉得可以怎么排?(学生自主排名,展示) 每位同学都给四个人物打了分,尽管答案不同,但是有一点是毫无异议的:从谋略和智慧的角度,诸葛亮排第一。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真让人佩服。 二、深入体会,感知人物形象。 1.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线画出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从中体会后再小组交流。 (学生读课文并讨论,教师巡视,点拨引导) 讨论交流,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对天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什么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兵,只叫弓弩手射箭,诸葛亮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 ①会不会是凑巧赶上大雾漫天呢?联系上文说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找到文中这两处,引导学生诵读,要读出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从中悟到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知道这天有大雾。) ②我觉得“第一天……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这个句子写得太啰唆,前两天没有动静,是否可以删去,直接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组织学生讨论) 小结:不能删,因为通过具体写前两天没动静,我们才能把时间快速流逝与诸葛亮从容的行为作对比,真正体会到诸葛亮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大家看,这就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2)“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隙,使受箭面积达到最大。) (3)“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造声势,又是为了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和方向。) (4)“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是笑着说这句话的,让我们一起读出诸葛亮的自信、镇定。(齐读)诸葛亮在笑什么?这一笑表现了什么?小声诵读,仔细思考。(自由汇报) 小结:如此谈笑风生,镇定自若是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兵,只会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这一笑表现了诸葛亮的自信、大度、胸有成竹、运筹帷幄。 (5)诸葛亮算得准不准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 (6)“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 可见,诸葛亮方方面面都考虑得周密、滴水不漏,你们说诸葛亮神不神?(生齐答:神。)妙不妙?(生齐答:妙。) (7)什么时候曹操才知道上当了?出示:“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说了这样一句话:“(生读)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1)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有雾的天气,其借箭的妙计才能实施。 (2)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轻易出兵,只得放箭。 (3)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 3.请同学们自己组织语言,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 出示后人借这件事赞美诸葛亮的一首小诗: 一夜浓雾满长江, 远近难分水渺茫。 骤雨飞蝗来战舰, 孔明今日伏周郎。 这首诗是后人用来赞扬诸葛亮的智慧的。引导学生齐读,同时指出:这首小诗精炼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经过,其中的“骤雨飞蝗”用来比喻曹军射来那么多的箭。 三、拓展延伸,读后感悟。 1.在学习课文之前,大家觉得诸葛亮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那么学了课文之后,大家对文中的人物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诸葛亮:有胆有识、知人善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才智超群。 周瑜:嫉贤妒能,心胸狭窄。 鲁肃:忠厚守信,顾全大局。 曹操:生性多疑,谨慎小心。 2.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除了自身才智,还有哪些因素?(天时、地利、人和) 四、小结。 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对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和理解。回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板书设计 草船借箭 教学反思 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精选教案范文二 一、课题名称:草船借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 正确读写本科生字词 ② 了解故事起因、经过、结果,并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③ 朗读课文,自读自悟,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情境教学法、阅读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时代背景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聊故事,创氛围 师: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古典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的“古典四大名著”是指的那四本书吗? 举手回答 生:《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师:没错,就是这四本书。其中啊,《三国演义》被称为智慧之书和谋略之书,谁来说说自己都知道这本书中的哪些故事呢? 生:…… 2.揭题 师:刚才大家讲了“……”这些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三国演义》中的《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3、齐读课题 师:好,现在请大家用自己最洪亮的声音把课题读一遍! 4、简介时代背景 师:话说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天下三分,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其中曹操的实力最强。于是,在打败了刘备以后,曹操继续南下攻打孙权,准备扫平江南。为了抵抗曹军,刘备和孙权决定联手,于是刘备派遣诸葛亮至孙权那里,帮忙出谋划策。故事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了,想知道故事的内容是什么吗?赶紧把课文读一读吧!在读的时候看到注音的字多读几遍,不会的字问一下会的同学。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句话分别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检查作业,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内容。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那么现在老师想让大家从智慧和谋略的角度来给课文中的四个人物排一下名次。(最终无论其他人怎么排,诸葛亮都会是第一,引出诸葛亮是最聪明的) 师:诸葛亮是最有智慧的,这是大家读了一遍课文以后达成的共识,非常好!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的地方很多,现在老师想请大家再把课文仔仔细细的再读一遍,把你认为写诸葛亮的智慧,写诸葛亮的谋略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找出来,仔仔细细的读一读,读出精彩!明白吗?好,开始,放声读! 师:好,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尤其是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读得更加有味道。咱们现在来交流一下,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的谋略和智慧什么地方写得最精彩,把你觉得精彩的地方读给大家听!(生读课文,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智慧与谋略) 师:大家读得都不错,这节课我们先分享这么多,下一节课再接着分享,请同学们做好准备。下课。 六、板书设计:略 五年级下册语文《草船借箭》精选教案范文三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亲近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特别是通过对诸葛亮筹划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内容的研读,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本领。 3、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教学重点】 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 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有条件的,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2、教师准备: 制作本课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意境、感悟精彩 1、创设意境,渲染气氛。课前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断和主题曲。 2、调动积累: 你们熟悉《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主要人物,哪些主要故事? 3、尝试交流,整体感知: ⑴谈话: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精彩故事。(出示课题:草船借箭)老师相信,许多同学都熟悉这个故事,谁来介绍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⑵学生交流。 ⑶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二、切入中心,领悟“神妙” 1、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请同学认真阅读全文,划出课文的中心句──“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品读感悟,周瑜临终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再用心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哪里。 3、学生自主学习。边读边画边体会。 4、交流、对话: 以“诸葛亮知天文”为例,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品读句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角色换位,对比体会:这场大雾,诸葛亮、鲁肃都看到了。他们各自心情会怎样?心理会怎么想的? 角色扮读。 ⑵联系课文上下文来体会。课文中这些地方能看出诸葛亮事先算准了这场大雾。如,第二自然段的“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搬箭。’” 第四自然段的“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个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第六自然段的“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鲁肃问他:‘你叫我来做什么?’诸葛亮说:‘请你一起去取箭。’” 第七自然段的“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5、小组自学交流“诸葛亮懂地利”的情节。教学过程设想如下: ⑴默读课文,圈画相关的句子或重点词语。 ⑵交流体会。 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第六自然段的“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第八自然段的“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本句中“逼近”一词尤其能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由一:逼得太近,曹操必能识破秘密;理由二:距离曹军水寨远了,又不能受到箭或受箭面积不大。“度”的把握全在智慧。 三、课外延伸 1、阅读《三国演义》第40回、46回、90回。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重点品读“诸葛亮识人心”的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一、欣赏名著,品读经典 1、谈话: 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老师知道了同学们特别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的同学说,诸葛亮通晓天文,有的说他懂得地利,还有的说诸葛亮之所以能借到箭,最重要的是因为他“知人心”。的确,课文精彩描述“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这也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重点。如果老师让你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或最能展现自己才华的学习方式来欣赏、探究课文描述“诸葛亮知人心的内容,你会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来探究? 2、学生片刻沉思后汇报,老师梳理、概括出以下几种学习方式: ⑴读:有感情地朗读。 ⑵说:选择故事最精彩的部分,再加上自己的想像,有声有色地说一说。 ⑶演:邀请几个同学或者老师,分角色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⑷评:评说诸葛亮“神机妙算”──知人心。 ⑸写:根据看过的电视剧,展开想象,扩充、编写“诸葛亮知人心”的某些场景。 3、学生讨论确定各自的学习方式,可以个体学习,也可以合作学习。 4、师生互动交流,及时指导,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式、学习策略。例: ⑴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如果选择的是“有感情朗读”这种学习方式,请按照自己对人物情感的理解进行个性化朗读,以求达到声情并茂、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效果。 ⑵说:采用“说一说”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你准备怎样说? 交流要点: ①主要的情节和内容要讲清楚。 ②可以对故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创造,特别是第二自然段的对话,要加上一些生动的提示语和有趣的细节等。 ③语言要自然、流畅。不同人物的语言,要用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表现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④说话时态度大方,要注意“听众”的反应,能用目光和手势与他们进行交流。 ⑶演:如果选择“演一演”的学习方式学习“诸葛帝知人心”这方面的内容,该怎样演呢? 交流要点: ①要编好“剧本”。把课文内容改为“剧本”,有些语言要适当改变。 ②选择好“演员”,分配好“角色”。 ③各自熟悉“台词”。 ④准备好简单的“道具”。 ⑤注意:一可以演具体片断:比如,第二自然段的“对话交锋”;第七自然段的“饮酒取乐”;二可以串演整篇课文内容。 5、请同学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学习伙伴,欣赏名著,品读“诸葛亮知人心”这方面的课文内容。 6、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自由欣赏、品读: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知人心进行汇报,教师参与、互动。 以第七自然段为例──“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针对这个片段,如果是采用表演探究的学习策略的同学,教学情境可以这样创设: 师:“《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演演看,诸葛亮他这时怎么‘笑’?” (可能是:诸葛亮向北岸望了望,从鼻孔里轻轻哼了一声:“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曹操轻蔑的嘲笑。) (可以是:诸葛亮面对南岸,仰天大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对战胜周瑜后,抑制不住的爽朗的笑。) (可以是:诸葛亮看着眼前的船只,听着擂鼓、呐喊声,微微一笑,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这是自豪、自信的笑。)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朗读把“笑”的不同内涵读出来。 二、营造“对话”,塑造人格 1、同学们能不能用恰当的成语或四字词语来概括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上台板书) 2、用关联词说话训练: 提供几组关联词: 因为……所以、如果……就、只有……才、虽然……但是、一……就。 谈话:老师提供几组关联词,同学们尽量多地选用这几组关联词,结合刚才你们概括出来的表示人物性格特点的词语,把草船借箭这个历史故事的前因后果介绍完整。 3、汇编诗歌,体味经典: 师:把故事编成了文字: 草船借箭,不寻常, 要论成败,有文章。 都督周瑜,欲陷害, 孔明先生,巧应对。 妙算天文,雾漫天, 通晓地利,蒙曹操。 洞悉人心,妙计成, 箭如雨下,满载归。 神机妙算,诸葛亮, 世世代代,美名扬。 喜欢的同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下来。 三、链接名著,拓展文本 请同学们自由畅谈读《三国演义》的原著后的体会,如“空城计”;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孙夫人,孔明二气周公瑾”;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铜雀台,孔明三气周公瑾”。 四、作业超市 1、接龙复述故事。 2、把文本演绎成课本剧。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