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三篇 |
范文 |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朋友在新的一年也要继续努力啊。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描写母鸡的词语中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找到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变化的原因。 4.比较《母鸡》和《猫》在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母鸡图片。提问:大家都见过母鸡,它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 2.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母鸡》。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先读读这些词语,看看你是否已经通过预习认识了它们。 出示词语,让学生先自己读一读,再齐读。 重点指导“疙瘩、侮、撮、啄”的读音和“恶”的多种读音。 2.重点指导“毒、孵、警、戒、伏”,在田字格中范写。(“孵”左边“卵”的笔顺:撇、竖提、点、撇、横折钩、竖、点,7笔写成。“伏”字不要漏了点。) 3.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老舍笔下的母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学生读书,然后交流感受。(讨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 3.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请用横线画出作者直接表达对母鸡态度的句子。 4.出示句子: 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①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读句子,抓住“一向”“不敢”体会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③从开始的“讨厌”母鸡,到后来的“不敢再讨厌”母鸡,作者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试着读出情感的变化。 5.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1~3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 4~10自然段:写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 四、课堂小结。 读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作者对母鸡的尊敬、赞颂) 五、布置作业。 1.阅读课后“资料袋”,了解作者。 2.找一找作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检查,回顾导入。 1.出示生字词语,检查掌握情况。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舍对母鸡的态度前后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品读感悟。 (一)学习第1~3自然段。 1.请大家默读第1~3自然段,想想: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画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学生交流: (1)母鸡的叫声。 ①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 ②作者写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是为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一向讨厌母鸡。) ③老舍对母鸡的观察多么细致呀!听到母鸡没完没了、如怨如诉、发了狂的叫声,觉得母鸡很讨厌。谁能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2)母鸡还有哪些方面让人讨厌? ①你觉着这是一只什么样的母鸡?(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②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抓住“不反抗、欺侮、下毒手、狠狠地咬”,体会母鸡的欺软怕硬。抓住“发了狂、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体会写出母鸡的喜欢炫耀所使用的夸张手法。) ③读出对母鸡的讨厌之情。 3.通过刚才的交流,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 出示:这是一只( )的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喜欢炫耀) (二)学习第4~10自然段。 1.因为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它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齐读第9自然段。 2.老舍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哪些句子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4~10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在旁边做批注。 3.学生交流。师小结:这一切的一切,都证明了它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4.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再读句子。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5.你对这三句话有了哪些新的体会?(这三句话既是在赞颂母鸡,也是对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6.因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和伟大,所以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试着说说你的体会。(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尊敬、赞颂,是情感的升华。) 三、拓展延伸。 老舍认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你是如何理解母爱的? 四、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猫》和《母鸡》都是老舍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2.学生交流。 3.相同之处:①文章结构清晰。《猫》用过渡句将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用过渡段将母鸡孵小鸡前后的不同联系在一起,使文章浑然一体。 ②善用“总—分”结构。《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古怪的表现。《母鸡》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母鸡令人讨厌的三个方面。 ③都列举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例如,《猫》列举了猫遇到蛇也敢斗一斗的具体事例,来表现猫的勇猛;《母鸡》列举了母鸡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的具体事例,来表现母鸡的不辞辛苦。 ④语言生活化、口语化。《猫》全文就像“拉家常”一样,如“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母鸡》全文也很口语化,带有浓郁的“京味儿”,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 不同之处:①写作手法不同。《猫》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猫当作孩子来写。《母鸡》主要运用了对比、夸张的手法。 ②表达的情感不同。《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写了对母鸡由“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态度变化,通过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 五、布置作业。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2.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母鸡 讨厌 不敢再讨厌 叫声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慈爱 辛苦 喜欢炫耀伟大 教学反思 1.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在学习课文时,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读书,感受母鸡的讨厌之处与可敬之处,体会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不敢再讨厌”,感悟作者对母爱的赞颂之情。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爱的感受,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2.比较《猫》和《母鸡》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是这篇文章的难点。在课堂上,主要就是通过读书去体会,同样是写动物,作者观察的角度不同、情感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二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笔下母鸡的特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 2、 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我们认识了高傲的白鹅有海军上将派头的白公鹅,能说说在老舍先生笔下的那只猫有什么特点吗? 提示:古怪、可爱 2.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板书:母鸡 生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出示要求: ⑴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⑵ 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 二、检查预习 同学们在家里已经认真的预习了这篇课文,读课文以前,先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预习已经认识了他们。 出示词语: 反抗 欺侮 成绩 凄惨 慈爱 辛苦 如怨如诉 疙瘩 可恶 毒手 聋子 鸡雏 啼叫 一撮儿毛 齐读,抽读。 三、初识母鸡特点 1.词语会读了,相信课文也能读好, 今天,我们同样采取个人读加齐读的方式,请几个同学读1~6自然段,全班齐读7~10自然段,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简单评价) 2.快速、自由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 学生读书,然后交流初步感受。 预设:⑴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让人讨厌的。 ⑵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 ⑶ 老舍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3.作者从开始讨厌母鸡,到后来的认为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不敢再讨厌母鸡,经历了一个情感变化的过程,而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文章的线索,从讨厌到不讨厌,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文章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了作者不讨厌母鸡? 提名学生回答。 四、自读自悟,感受母鸡特点 1.老舍先生写笔下的母鸡让人讨厌,是通过几件具体事例写的? 在1~3自然段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读一读,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板书:这是一只( )的母鸡。 学生读课文,概括母鸡让人讨厌的几方面: 提示: 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炫耀自己。 2.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自己,所以作者一向讨厌母鸡,后来,作者为什么不敢再讨厌他了呢?文中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你找到了吗? 提示:第9自然段 齐读第9自然段。 3.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10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就勾画,批注在旁边,母鸡的特点可以是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是自己读后的感受。 板书:这是一只( )的母鸡。 预设:⑴ 警戒、预备作战、警告…… ⑵ 鸡雏的肚子像装了汤圆,自己却消瘦许多…… ⑶ 别的鸡来抢食……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⑷ 教鸡雏,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半蹲、一声不哼…… ⑸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 提示: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无私、无所畏惧、日夜操劳、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不辞辛苦……) 4.这只母鸡如此爱自己的孩子,如此不辞辛劳地为孩子们无悔付出,真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赞叹母爱的伟大,让我们带着对鸡妈妈的敬佩和喜爱,带着你对母爱点点滴滴的感受,再读9自然段。 5.正因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正因为母爱的伟大,所以老舍先生的情感才从“一向讨厌母鸡”变为“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你感受到作者对母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提示:喜欢、敬佩、赞赏…… 是呀,此时,作者对母鸡已经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了。 6.齐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比较《猫》和《母鸡》的异同 1.回顾学过的《猫》这篇课文,和今天学习的《母鸡》这篇课文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它们在情感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呢? 提示: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呢? 提示: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注:以上特点,由学生比较、归纳,顺学而导,不必强求答完整。 六、拓展延伸1.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反馈交流。 3.小结: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说出来,放学回家的时候,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 板书 母鸡 讨厌 敬佩 无病呻吟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辛苦 拼命炫耀 伟大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范文三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 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 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 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朗读课文,达到读流利、读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 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 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 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 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1)文中直接写作者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 (2)作者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联系上文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 (4)句子辨析: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 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 1 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 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