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四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3篇 |
范文 |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梦想,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四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揽、焰”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千年的飞天梦能在今朝实现,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千年梦圆的经过,进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3.查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体会中国航天人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巨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入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飞天梦想。下面让我们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播放视频) 2.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有何感受? 3.今天我们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了解一下中国人飞天梦想实现的过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谁能说说课题中的 “千年梦”指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又是什么意思?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思考: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请你在文中找出答案,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 2.学生交流。 (1)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的神话,人飞于天、车走空中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妙想象。(古人的奇妙想象) (2)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四十七支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叫人点火发射。(万户尝试火箭飞行) (3)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那穿越苍穹的《东方红》乐曲,让海内外华人振奋不已,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4)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技术的国家。(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发射) 3.播放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视频。 4.载人航天工程有什么伟大意义? (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嫦娥四号”这次成功的探月活动,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感受?(自豪) 让我们带着自豪的感情再读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 1.为了“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有多少人忘我工作,默默奉献。他们付出的是青春,是健康,甚至是生命。(出示补充材料) 为了保证“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科学家们共设计了20种救生方案保证航天员的安全,针对飞船系统的故障对策有139个;8位科学家未见飞天身先死,这些科学家有的倒在出差的火车上,有的牺牲在实验室,有的为了寻找飞船的残骸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为了排除险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2.让我们向航天英雄致敬!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我们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才得以实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出:千年梦圆在今朝! 五、布置作业。 搜集关于航天技术的资料,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 板书设计 千年梦圆在今朝 飞天梦想、不断探索 人造卫星、载人飞船、嫦娥工程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展示“神舟五号”发射的视频和飞天梦想实现的图片,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激起他们为祖国感到骄傲,为航天工作者感到骄傲的心理。 2.思路清晰。在了解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时,学生在朗读中找出相关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按时间顺序加以概括,最后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范文二 导入: 1.同学们,你们有梦吗?老师指着黑板中的一个“梦”字问? (1)你们一定有很多梦,你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圆了哪些梦吗?(教师板书:圆) (2)神州五号飞天,征服珠穆朗马峰、申奥成功…… 2.今天我们就来回顾我们的飞天之梦 (1)让我们激动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自豪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我们骄傲地告诉全世界……(学生读课题:梦圆飞天) 【让学生在教学开始就了解自我阅读课文的习惯、方法。同时也从各个角度去感受朗读给自己带来的收获与体验。】 (2)这篇课题究竟是什么意思吗?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课文一定能够明白的。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第一遍读很重要,请大家好好地读,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学生读 二、新授 1.指名读生字词 乳白色 执行 滑坡 控制 侨胞 边缘 2.齐读生字词 3.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写正确。再看看这几个生字,想写哪个就写哪几个?先好好地观察一下,不要急着动笔。 4.学生描红 5.指名问贰为什么要描“缘”这个字呢?(学生说)是的,老师和你有同感,和老师一起写这个字。教师黑板范写,学生书空。 (1)猜猜这个“缘”是什么意思? (2)“缘份”:是啊,今天老师和大家在一起学习,也真一种“缘份呐”! (3)你想到了我们文章的一个词语 【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的一个教育重点。特别是让学生读好书,写好字的能力的培养在本课堂教学开始更为突出。】 6.请大家再拿起你的阅读材料,把你觉得难读的地方,再读一遍。 (1)学生读 (2)大家读得很认真,请你把觉得难读的部分读一遍 (3)指名学生读:(读得真好,请他掌声) (4)再指名读(你读的时候,老师闭着眼睛在听,真是太美了) (5)再指名读 【读通语句是本次教学中教师紧抓的又一个重点。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是读懂课文的基础、前提。通过扎实的训练,学生在朗读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与到位。】 7.听了这遍读书之后,你们知道梦圆飞天的意思了吗? (1)指名说。中国人民做了几千年飞天梦终于实现了。 (2)谁圆了谁的什么梦?(学生说) 【此处教师还注意了让学生说话的准确性。】 (3)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明的题目的意思,请大家把他找出来。 学生说:中华民族…… 电脑出示: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学生读)注意最后一个标点,再读一遍,(学生读) 读了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感受? 学生说:我很骄傲,也自豪,我们应该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了。 【因为感动而激动,因为激动而感动。所以教师在这里让学生从内心先行涌起自豪的情愫,为下文的学习作一个铺垫。】 8.这篇课文就是写杨利伟叔叔实现飞天梦想的,请大家好好读读文字材料,把令你印象最深的场面找出来,好好地读读。 (1)学生读 (2)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学生写阅读感受) 【有读有悟,随文记录,这是读书的一个习惯。】 9.师生交流 (1)学生说:我找的是第12自然段,(学生读),我仿佛是看见神州五号被托入了太空。 学生2:我感到十分感动,我从发射的一刹那间,我觉得祖国十分强大……我觉得人们发射前十分紧张,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值得高兴的。 你们想看看这幅场面吗? 播放课件,教师有感情地朗读。 看到这样的场面还想读读这段话吗?(学生读烈焰升腾……直指苍穹。) (2)学生2:我觉得从倒计时的地方可以感觉特别紧张。 你能把这种感觉给我们读出来?(学生读) 我仿佛回到了那天的发射现场,让我们一起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学生齐读(6—11小节) 【这里是学习语言文字的一个轮换交替:1、理解;2、直观理解;3、理性上的感知。】 (3)还有没有其他的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3说:胜利的喜悦……这里短短的一段话,却表现了大家的兴奋和自豪。 (教师板书:紧张、激动、喜悦、自豪) 你们自豪吗?让我们拿起书一起读读这段话。我读第一句话; 学生读下面的话。(自豪!)我们再来自豪一次,好吗?(学生再读这段) (4)学生4:从第四自然段看出本次发射一定能成功。从杨利伟叔叔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补充相关的材料,你知道这么多,怎样知道的?网络真是一个好东西。 (5)学生说;第五自然段也是很令我激动的。 10.值得庆幸的时,神州五号已经发生成功,想看看太空中拍摄到的画面了吗? (1)播放课件(让老师来圆你们第二个梦) (2)看了这样一个画面,想说什么吗? (3)学生说: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画面,比杨利伟还激动。 学生说:从太空看地球十分美丽的,和图片上不一样。 学生说:“我认为这里的景色比图片上的更加美丽,说不出的自豪和高兴。” 学生说;在蔚蓝的地球真好看。我相信我能够和杨利伟叔叔一样去探索地球的奥秘。 (4)说到这里,你们想对杨利伟叔叔说些什么吗? 学生说:“今天我能看见这么美丽的画面,十分感谢杨利伟叔叔。” 让我们一起感谢杨利伟叔叔 学生说:我们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杨利伟叔叔。 教师点评 【这些又是一个内化的情结,是学生自豪感产生的又一个“点”。教师在可样中反复使用了“直观—理性”的理解方式,想让学生真正从内心达到“自豪”、“激动”、“感动”……】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感受到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感受文中中的内涵,神州五号成功了,六号也成功了,七号的发射更是指日可待,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四年级下册语文《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范文三 一、课例背景 (1)本课学习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十二册第19课,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的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 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 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从中 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二是学习默读课文,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在事实的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 (3)学习需求分析 教学中,学生会希望知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的经过。载人航天工程的艰巨和困难;广大 科技工作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夜以继日地苦战攻关;“神舟五号”的顺利发射和成功返回及其 伟大意义. 二、课例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 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 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 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 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 ,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 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 1、“圆”是什么意思?“圆”就是使完满,使周全的意思 2、齐读课题,说说你有什么疑问,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课文写了什么梦 ?怎么圆的?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三、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2.小组合作,互检互评自学效果。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四、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1.“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 国家。它同时也充分表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几代人的执著追求,以及数十年坚持不懈、锲 而不舍的奋斗,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课件出示) 这句话充分肯定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的伟大意义,是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是几代 人数十年的追求、努力和奋斗的结果,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勇于挑战的 精神。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高兴自豪的感情),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舟五号”载 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 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千年梦圆在今朝,是中国人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值得全体炎黄子孙自豪的事。(读课文最后两个 自然段,读了后用一个词语说说你刚才的感受?<自豪>),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舟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想不想看看“神舟六号”发射的现 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神舟六号的发射场面课文没有具体的描写,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 补这一空白:把“神舟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三、教学实施(节选) 师:谁来读一下课题? 生:(读) 师:(纠正)千年梦‘圆’在今朝! 生:(跟读) 师:针对题目,你会提出哪些问题? 生:千年梦,这个梦想是什么? 生:为什么叫千年梦? 师:问得真好,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大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生读: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师:原来是这样,我们来看一下古人的梦想是怎样的? 师:嫦娥奔月这个梦美吗? 生:美! 师:梦美!为什么叫千年梦? 生:因为千年前就有这个梦想。 生:因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都想实现这个梦想。 师:我们古人是怎么样去实现的?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生:(生读)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 师:真可惜,万户失败了,但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因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乘火箭上天的人! 中国人的到底有没有变成现实?再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有一个“圆”字,梦圆了,这个梦圆得难吗? 生:难! 师:非常难,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中华儿女是怎样圆这个梦的,你从哪感受到这个梦圆得难?小 组合作交流,朗读全文,完成任务。 6.生:(读)“载人航天,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和可靠性最高的跨世纪重 点工程。”从这几个最字我感受到它的艰难。 生:(读)“……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 生:(读)“实验的精细与艰难……有的人……有的人……有的年轻人……有的人……”我从这个 排比句深深感受到圆梦的艰难。 师:大家把第三个同学读的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我认为这里还有几个更能体现中华儿为圆梦的艰难,伟大,你知道是哪些词语吗? 生:日以继夜、积劳成疾、 生:华发早生、猝然长逝。 师:我们请男生齐读这些成语。 生:(读) 师:谁能理解一下这成词语? 生:(理解成语) 师:这些成语有共同的特点,你知道什么吗? 生:赞扬人们为工作付出巨大的艰辛! 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生:(练习说话) 师:是呀,我们已经理解词语的含义,再次自由朗读刚才的句子,你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吗? 生:(低沉地背诵)“……有的人……有的人……有的年轻人……有的人……” 师:你还用什么样的感情? 生:(赞美地背诵)“……有的人……有的人……有的年轻人……有的人……” 师:这些中华儿女真是太伟大了,我们全班起立用朗诵赞美他们! 生:(全班起立背诵) 师:(再读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我们一起来看看“今朝”! (播放“神五”“神六”升空的视屏场面) 师:同学们,学完课文,看完了录相,你有什么感受?你又有什么样的梦想呢? 生:(自由表达) 师:正是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团结合作、默默奉献、才换来了这个美丽的辉煌的结果,才圆了 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 四、教学反思 首先,教学目标设计从整体效应出发,注意了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学生实际出发,适应了个别 差异的需要,使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弹性。 其次,是多样化教学,多样地或灵活地呈现了课时内容。授课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了授 课。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阅读材料,精心设计问题,从多方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朗读形式也多 样化。譬如:为了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课堂上播放了神州五号发射时的真实场景,在播放 的同时,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朗诵了描写发射时的片段,包括听课的老师在内,那种抑制不住的澎 湃的心情涌上心头,为祖国感到骄傲,为杨利伟感到骄傲。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朗读的欲望,在朗 读中感悟,在朗读中领会作者的意图,达到了精读理解的目的。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预习过程中忽略了对词语的理解或教师讲解过程中对词语解释不到位,导致学 生在活用词语的时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