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科学教案集锦
范文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1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习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学习流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
    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
    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对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
    教学重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难点:植物的用途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我们的许多食物来自植物。
    2、新课教学
    1、哪些食物来自植物?这些植物长什么样?如:玉米、水稻、小麦、大豆等。
    2、植物还有哪些用途?穿的、用的、住的、行的、治病的、玩的等等。
    3、植物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应该怎样珍惜和保护植物?学生思考作答,教师认真小结归纳。
    三、拓展与应用:神奇的植物——黄花蒿。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3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遮挡物和屏;
    2、可以之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3、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5、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6、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按教科书要求有目的、有步骤地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用线条和图形准确地进行记录。能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子间的关系。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合作交流。
    【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实际地观察,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教学思路】
    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器材准备】
    每组一个手电筒(自带)一张4开的白卡纸、一块5厘米高的小木块,铅笔、尺子各一。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单元——光,我们学习第一课。板书课题“光和影”。
    二、探究影子的秘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师:同学们做过手影游戏吗?你们会做什么样的手影?今天我们也来做一做影子游戏,做这个游戏需要什么器材呢?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呢?
    (后两个问题一方面是提示观察的器材准备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学生可能说需要光源、物体,忽略了需要“屏”,也不一定会说出物体要挡住光才能产生影子。这时教师不要急于纠正,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教师:各组准备好器材后可以开始实验了,还缺什么,可以到讲台上领取。实验成功的小组要准备汇报:看到手影了吗,怎样做才能看到自己的手影的,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准备材料,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大组汇报:通过汇报讨论,得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挡光的物体、屏。
    教师:刚才同学们提到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我们平时看见过哪些发光的物体?其中哪些是自己发光的呢?大家把见到的发光物体写出来,然后在自己能发光的物体上做记号。
    小组活动。
    汇报、总结:像电灯那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强调:不仅自己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影子的特点
    教师:在影子游戏这个活动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大家能看懂教科书上三个活动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吗?
    活动一 影子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提示:光源位置的改变包括光线照射的角度和方向。角度可通过目测光线和水平桌面之间的夹角大致估计,方向用左、右、前、后描述。
    教师示范并演示实验和记录方法。
    活动二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提示:光屏和光源位置一定,只改变遮挡物离光源的距离。
    活动三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提示:当光源垂直照射在物体的上面时,要使物体离开桌面才能看到影子。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总结:
    (1)、光源的位置发生改变时,影子的方向和 长短都会发生改变。光源照射角度小时,影子就长;光源的角度大时,影子就短。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的。
    (2)、当屏和光源位置一定时,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它挡住的范围越大,在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有关。
    教师:像活动三中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街道上的交通标志。
    三、巩固运用
    教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了光的哪些知识?我们再做一次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1、改变光源的位置,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2、改变物体离光源的距离,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3、让光源照射自己的手的不同侧面,得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4
    教学目的:
    1、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
    教学重点:掌握蔷薇花丛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教学难点:理解食物网所反映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谁能说说蔷薇花丛里的小动物们吃些什么?
    二、探究过程
    1、讨论:它们谁吃谁?
    (1)动植物之间有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2)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树叶蚯蚓鸟
    (3)分析这条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认识生产者和消费者。
    (4)找出蔷薇花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其他食物链,写在活动手册上。
    2、水田里的食物网。
    (1)看看水田里有哪些生物,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阅读竹林村的同学们写的观察报告。
    (3)对照报告,看看他们记录的食物链。
    (4)有没有他们没观察记录到的食物链?请补充记录在图中。
    (5)回过头整体看一看水田里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们有什么发现?
    (6)认识食物网。像这种错综复杂成网状的食物链就组成了一个食物网。
    3、扩展与思考。
    (1)出示一组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态系统,让学生找出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让学生们观察身边的群落,画出一个食物网。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5
    教学目的:
    1、通过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了解认识生活在植物丛中的动植物。
    2、经历对植物丛的考察活动过程,学习考察的方法,通过活动记录反映考察的成果。
    3、希望学生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植物丛,能在一定时期内坚持进行观察。
    教学重点:观察植物丛中的动物,记录它们的食性。
    教学难点:对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要考察植物丛,确定还大致区域提供学生选择进行考察活动。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记录本、放大镜、小铁铲等考察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校园的蔷薇花丛在哪里?你留心观察过花丛中的动植物吗?以前我们曾多次到校园里进行观察活动,如对一棵树的观察,今天将再次到校园里去进行观察活动,
    二、探究过程
    1、观察蔷薇花丛里的生物。
    (1)说说考察的准备工作。
    (2)说说考察的注意事项。
    提醒学生不要破坏自然环境。
    (3)说说怎样考察,准备考察些什么?
    让学生看看教材,了解考察时需要观察的内容。如花丛中有哪些植物?花丛中生活着哪些动物?哪些动物“住”在这里?哪些动物来这里“玩”?它们的主要食物是什么?
    (4)学生分小组进行考察。
    2、整理完善考察记录。
    (1)了解认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2)对蔷薇花丛里的动物按食性进行统计。
    小学科学教案设计方案精选科学教案集锦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4: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