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2023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怎么开展
范文
    在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时,教师应当结合幼儿的心理认展教学,正是由于幼儿认识事物的方式大多来自他们的直接经验,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怎么开展,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怎么开展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物体间的空隙。
    2、感受科学探索活动的快乐。
    3、迁移生活,探索利用空隙合理有序的摆放大小不同的物品。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材料幼儿每人一份 大记录表 小卡片 演示文稿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活动
    “今天,杨老师要和小朋友一起来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来看看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哪些东西?(在一个透明的杯子里装满核桃、花生豆、小米)这三样东西大小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观察后说一说。
    二、自由猜想 操作验证
    请小朋友把自己面前的东西到在盘子里。
    1、“刚才小朋友把杯子里的东西全倒出来了,小朋友能不能再把他们都装进去呢?先来猜想一下先放什么?再放什么?最后放什么?(幼儿自由猜想,个别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做记录。
    2、“到底哪种方法呢?现在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先来试一试,好吗?”(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提醒幼儿一种东西放完后再放另一种东西;操作时要轻拿轻放)
    3、说一说自己是按哪种顺序放的?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把全部放进去,有的已经放不进去了?
    4、“、、……把东西都放进去了,他们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放的呢?我们都来试一试吧!”
    (教师引导幼儿分步边操作边观察,得出结论:几个物体放在同一个容器中,物体越大,空隙越大,物体越小,空隙越小。先放大的物体后放小的物体,就会节省空间,放的东西会更多。)
    5、“小朋友一起往这看!”(引导幼儿观看演示文稿,强化认识)
    三、迁移生活 解决问题
    “刚才小朋友发现放东西时先放大的后放小的,就能放更多的东西。那我们就把这种好方法带到我们的生活中,来解决一些小问题。”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后,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整理玩具、厨房里的盆)
    四、巩固认识 结束活动
    “小朋友快来看!这有这么多的玩具,想玩吗?”(引导幼儿观察篮子里的物品是整齐摆放的,然后进行分组活动。)
    “时间不早了,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吧!”(引导幼儿将打乱物品利用空隙整理摆放。)
    “我们用这种好方法去整理我们教室里的玩具吧!”带幼儿离开活动室,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怎么开展篇2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 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 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 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 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 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 出尝试问题
    1、 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 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 提示记录方法。
    三、 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 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 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 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 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
    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 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 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 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 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怎么开展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提出问题并且自己寻求问题答案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幼儿对种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3、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4、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各类蔬菜和水果的种子,同时了解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6、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类水果、蔬菜若干
    2、盘子若干
    3、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蔬菜的种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鼓励幼儿把自己带来的蔬菜和水果的名称相互介绍一下,让幼儿了解各类蔬菜和水果及名称。
    (二)引导幼儿将蔬菜、水果分类
    引导幼儿按照豆类、瓜果类、青菜类等进行分类。
    (三)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找种子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问题:你要给什么蔬菜或水果找种子?它有没有种子?种子在哪里?找到的种子是什么颜色、形状,大小如何?
    找种子的过程中,提醒幼儿辣椒、葱比较辣,注意别弄到眼睛上,以免辣到眼睛。同时提醒幼儿把找到的种子分别装到盘子里。
    (四)各组一起讨论找种子的情况及结果
    1、有的蔬菜有种子,如:茭瓜、南瓜、西红柿、茄子、黄瓜、辣椒、豌豆、菜豆、扁豆等。
    2、有的蔬菜没有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
    3、西瓜、香蕉、葡萄、苹果、梨、橘子、枣、山楂、石榴、柿子等水果都有种子。
    4、种子的颜色:有白色的、红色的、黑色的、紫色的、黄色的,还有带复色斑纹的。
    5、种子的形状:豌豆的种子是圆球形的;菜豆的种子是肾形的;而扁豆的种子却像被脚踩扁了似的;西红柿辣椒的种子一粒粒的小、圆而且特别多;茄子、香蕉的种子黑又小不容易发现;茭瓜、南瓜的种子与西瓜种子相似,但颜色不一样;苹果、梨的种子非常相似等。
    教师小结:有些蔬菜虽然现在找不到种子,如油菜、芹菜、白菜、萝卜、韭菜、香菜、葱等,但是这些蔬菜是有种子的。当这些蔬菜成熟到一定程度(也就是慢慢边老直到开花结种)的时候,这些蔬菜也就有了种子。引导幼儿观看、认识这些蔬菜的种子。
    (五)延伸活动:
    借助孩子们吃水果间点这一日常环节,来支持孩子找种子的探索活动。
    让孩子在熟悉的生活活动中逐渐积累相关经验。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怎么开展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怎么开展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一个杯子,一根搅拌器。
    2、白糖、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苹果片、橘子瓣等)大豆、红豆、绿豆、小石子,沙子等。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带来了好多东西,引起幼儿观察与学习的兴趣。
    (1)观察教师实验:
    教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白糖,让幼儿观察白糖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看不见了、溶化了)
    (2)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小石子,让幼儿观察小石子放进水里怎么样了?
    (还能看见、不溶化)
    问:请小朋友想一想,你平时见到的什么东西放进水里也能溶化?(盐、果珍、奶粉等)
    教师小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能溶化,变得看不见了,而有的东西放进水里不能溶化。
    2、让幼儿做小实验(任选一种)
    (1)介绍活动材料,让幼儿知道实验材料的名称。
    盐、奶粉、果珍、味精、肥皂片、水果片、红豆、绿豆、大豆、小石子、沙子等。
    (2)让每个幼儿试一试,选择一种材料放进水里,观察结果如何。
    (3)交流实验结果:知道有的东西放进水里看不见了,溶化了,有的东西不溶化能看得见。点击浏览该文件
    3、提问个别幼儿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你把什么东西放在水里了?怎么样了?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幼儿园科学活动策划怎么开展篇6
    (一)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的观察与动手探索,发现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一是上重下轻,二是底面大圆滑。
    2、简单了解物体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科学道理。
    3、萌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欲望。
    (二)活动准备:
    不倒翁数个;木板、锥体等物体若干。
    (三) 活动过程:
    1、 谜语导入:一个老爷爷,别看年纪大,走路左右摆,就是不倒下。
    2、 出示不倒翁,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教师让不倒翁动起来,并提出问题,不倒翁为什么怎么推它也不倒下?
    (2)、幼儿分组,带着问题去操作、探索和发现不倒翁的不倒的原因。
    (3)、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参与者,引导者。
    3、 进入集体活动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
    (1)、不倒翁的外型特征:它的底部是什么样子?它的顶部是什么样子?它的上端和下端在操作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2)、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3)、教师小结:不倒翁不倒的原因一是它的身体上重下轻,底部有一块较重的铁块;二是底面面积较大并且圆滑,向一边倾斜时,重力的作用使它摇摆起来。
    4、 探索重心、物体底面面积的大小与稳定性之间的简单道理。
    (1)、幼儿分组操作木板,锥体,让操作物体站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引领。
    (2)、过程中,教师和幼儿共同用不同的方法让物体站立,寻找发现物体稳定性与物体的什么特征有关系。锥体为什么锥部在下的时,它站立不起来?
    (3)、操作不倒翁,让它左右大摇大摆,发现重心与重力作用之间的简单的关系。
    5、 教师小结。
    (1)、通过木板的站立的不同方式,发现底面面积越大,物体越稳定。
    (2)、通过操作不倒翁,当不倒翁倒向左边时,重心和重力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右边,反之相同;不倒翁倾斜的程度越大,重力产生的作用就越大,摆动就越大。
    6、 幼儿边玩不倒翁边念儿歌边动作结束。
    7、 附儿歌:
    不倒翁,真好玩,样子长的也很独特;
    头儿小来,脚儿大,头儿轻来,脚儿重;
    左推它不倒,右摇它不倒;
    倾斜的越大,摆动的越大;
    往左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右边;
    往右倒,重心和重力作用线(接触点)在左边;
    摇摇摇,摆摆摆,不倒翁是我的好玩伴。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8: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