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最新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参考 |
范文 |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孩子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自己从哪儿来,是如何长大的。 2、激发幼儿探索自身奥秘的好奇心。 3、激发幼儿尊敬、热爱长辈的情感。 教学准备: 孕妇、胎儿在母腹中的解剖图,录音机、磁带,幼儿每人一张纸,勾线笔若干,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讨论----看图片----讨论 1.教师:昨天老师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个宝宝,问他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今天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来的吗? 2.教师:"这位阿姨遇到了什么高兴的事?小宝宝在出生以前住在什么地方?--幼儿议论并按自己的意愿回答。 二、观察图片,了解宝宝在母腹中的生活情况 1、教师:在每个妈妈的肚子里都有一间小房子,这间小房子叫"子宫",宝宝出生以前就住在这间"子宫"房子里。(出示图片) 2、教师: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他没有牙齿,会吃东西吗?不会吃东西怎么长大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还不会吃东西,可宝宝的肚子上有一根长长的带子,叫'脐带',妈妈把营养送给脐带,脐带再把营养送给宝宝。 3.教师:宝宝越长越大,'子宫'房子快装不下宝宝了,这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幼儿议论--教师小结:这时妈妈就走到医院,请医生把宝宝接出来 三、宝宝长大了。 1.教师:宝宝出生以后不会说话不会吃饭,大人要为宝宝做哪些事情呢? 2.教师:我们应怎样做来感谢他们呢。 四、幼儿绘画来感谢爸爸妈妈(可以请老师帮忙写一句感谢的话) 结束:带着画画去送给爸爸妈妈。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探索光的兴趣。 2.感知光透过各种物品后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3.能大胆、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尝试用符号记录。 活动准备 手电筒幼儿每人一个,并学会使用;各种颜色的布、皱纹纸以及各种玩具;“我的新发现”记录图、彩色笔、标志符号;一段舞台灯光视频、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实录与分析 一、导入活动:出示电筒,激发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什么?手电筒发出了什么颜色的光? 二、第一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后,光颜色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准备了什么材料?(各种颜色的布、纸。) 2.讨论: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3.小实验: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会发生什么变化。(手电筒前面放上红色的布,光就变成红色;手电筒蒙上紫色皱纹纸,光就变成了紫色了……)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彩色布、彩色纸,光变出了各种各样的颜色。 5.幼儿将自己的发现记录在“我的发现”图表上。 分析:教师让幼儿在用手电筒和布、纸玩的过程中,自己去观察、比较、发现。尽管幼儿观察到的变化是很微小的一方面,但是通过他们个体经验的整合,以及相互间的交流、补充、完善,使探索的结果全面而细致。 三、第二次自主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后,光形状的变化。) 1.看一看,摸一摸,老师还带来了什么?(是各种各样的玩具) 2.讨论:玩具、手电筒一起玩一玩,光还会有什么变化呢? 3.实验:用玩具和手电筒玩玩,看看光还会有什么变化?(用有孔的玩具和手电筒一起玩,光变出了好多小汤圆;光变出了一朵花,手电筒动花也会动……) 4.我们得出的结论:手电筒的光透过玩具,不仅颜色会变,形状也会变。 5.幼儿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并在“我的发现”图表上记录新发现。 分析:在活动的推进过程中,教师在幼儿猜测一实验一再猜测一再实验的矛盾冲突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培养幼儿有步骤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观看舞台灯光视频,制作彩色灯,师幼表演。 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当灯光师,自己当小演员,一起表演。 五、活动结束,幼儿快乐地离开大厅。 活动延伸 教师、幼儿、家长一起寻找资源,探索手电筒的光透过其他的材料后,光还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 活动反思 刚开始进行“彩光变变变”活动时,我和幼儿都遇到了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 最初,教师一厢情愿地投放了手电筒、颜色鲜艳的皱纹纸,并预设幼儿会喜欢的活动过程,可结果让人失望,幼儿的兴趣只持续了十分钟,是什么原因呢?我把遇到的问题请教听课的老师,希望通过集体的智慧给我一些启示。教师们建议我不妨先观察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再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深层次地挖掘。于是我潜下心来观察思考,发现幼儿对“光”发生变化这一现象是很感兴趣的,可是因为我投放的材料太单一,幼儿很快发现了规律,才造成了活动的停滞。于是,我物色了大量能让手电筒光改变的材料,如糖纸、各色布、透明纸、水果泡沫网、雪花片等……亲自试验,试验结果出乎意料的成功。手电筒的光透过这些材料不仅颜色变得鲜艳漂亮,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发现使幼儿在新一轮的活动中感到妙趣横生、其乐无穷。 事实证明,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3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区别前后的概念。 2、能辨别自己或他人的前后位置。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椅子下面放一样玩具。 活动重点: 能通过活动,以自我为中心区别前后。 活动过程: 一、引题:以自我为中心区别前后 1、请幼儿说一说、指一指自己前后方的位置。 2、找一找,你的前面有什么,你的后面有什么? 3、请幼儿从小椅子下面拿出玩具,把它放在自己的前面,再把它放在 自己的后面。 二、巩固:以实物为中心,让幼儿辨别前后 1、请一名幼儿上来,站在全体有幼儿的前面,请幼儿们指出这位小朋 友的前后。 2、以开火车的形式,依次让3~5名幼儿上来站在某某的前面,站对了 全体幼儿说:“对,对,你们的火车可以开。” 3、第二次游戏时请一名幼儿上来面对大家站着,用以上方法进行游戏。 幼儿们站对了的话,请幼儿们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开火车,如教师说:你 们的火车向前开,幼儿们就往前开。往后开也是同样玩法。 三、游戏《看谁站得对》 1、教师在前面放了好几样玩具,然后说站在某样玩具的前面或后面, 看谁站得正确,正确的幼儿给予表扬。 2、继续游戏。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长方体,感知它们的特征。 2.比较正方形和正方体、长方形和长方体之间的异同,初步了解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盒子及物品。 2.神秘袋一个,内装有正方体1个、长方形体2个(一个是6个面都是长方形;一个2个面是正方形,4个面是长方形)。 3.幼儿操作用小正方体、长方形体。 【活动过程】 一、通过小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接到一个电话,前几天森林里刮大风,把小兔子家的房子吹倒了,小兔子非常着急,怎么办呢?(小朋友帮助小兔搭房子)。 教师:小兔子有要求,搭建房子必须用指定的形体,我们要想帮助小兔子搭建房子,就先来认识一下用什么样的形体。 二、认识正方体、长方体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1)利用神秘袋导入活动。 放入6张一样大小、不同颜色的正方形,取出一个正方体,认识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有6个面)。 (2)幼儿取一个小正方体,自己操作探索(如:利用比一比、画一画等方法)验证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 小结:正方体不仅有6个面,而且6个面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2.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1)教师放入神秘袋中6张不同颜色的长方形(分别两两相同大小),变出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长方体,引导幼儿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不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看上去都是方方的,都有六个面。不过正方体的6个面一样大,长方体的6个面不都是一样大。 (2)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6个都是长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长方体有6个面,而且都是长方形的。 (3)教师从神秘袋中变出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提问帮助幼儿认识这种长方体的特征。 这个形体有几个面?这些面都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有6个面,4个面是长方形的,2个面是正方形。 (4)幼儿取一个小长方体(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仔细观察发现,说出6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样有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的形体也是长方体。 3.请幼儿分成两组做游戏,帮小兔子搭房子,巩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师:我们认识了为小兔子搭建房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下面就开始为小兔子搭建房子。 (1)请两组幼儿分别到老师前面的筐子里只选择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共同合作搭建一座房子。 (2)相互检查各组选择的形体对不对,若有选错的及时纠正。 4.活动延伸。 请幼儿课后在幼儿园、回家里找一找,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然后告诉小朋友和老师。 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5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2)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1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2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活动延伸】在娃娃家的厨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气味瓶”,让幼儿辨别各种气味,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最新幼儿园科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文参考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